杨禹毫不在意的笑道:“吴兄这可是看错了那些唐人,他们说穿了不过千人,器械再是精良终究是少了数量。若是敢收纳士人之心,怕是朝廷第一个不会放过他们。到时候别管战场胜负,至少明令禁止的情况下唐人的贸易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没了钱财支撑,唐人的日子怕是很快就会沦落到濠镜澳那些红毛夷的地步。”
这个时代的大明还是很鄙夷欧洲人的,或者说鄙夷大多数外貌不太一样的外国人。而且欧洲人在亚洲还没有太强的实力,目前为止大明拿捏澳门葡萄牙人很容易,所以士绅们对于葡萄牙人其实并不当回事。
这样的态度上士林中对于外国人自带了一份鄙夷,所以杨禹的话吴光琮很容易理解,甚至还让他忍不住点了点头。
“杨兄所言极是,这些唐人却是聪明的紧,他们熟悉咱们大明,做起生意来要比那些红毛夷容易许多。又有强大的武力傍身,倒算是抢了那些红毛夷的生意。”
杨禹没在生意的话题上多聊,毕竟各个家族又各自的秘密和看法,他和吴光琮才认识不久,闲聊几句没有什么,可涉及家族利益的事情他却是不会多说一句。
没有接着这个话题说下去,杨禹倒是反问起了吴光琮:“吴兄此去台南不妨多住几日,台南工作机会很多,唐人对书案工作需求很大,事事都要书写记录,不妨也找一份唐人的工作赚些路费,顺便也可以开拓视野了解一下唐人。待他日金榜题名,与国筹谋的时候更有把握。”
读书人羞于提及钱财,前提是读书人得有举人以上的功名或者家资颇丰,当然只是嘴上少说,实际上怎么回事读书人都很清楚。
吴光琮一个穷秀才都跑来当账房了,自然也不会对钱财上的事有什么避讳,索性便点了点头道:“杨兄此言有理,小弟倒是真要亲眼看看唐人情况。”
帆船的航速在当前这个时代非常感人,没有后世的减重材料,对于风的利用也达不到后世那么精准,一切都需要船员水手们凭借感觉去操作,所以这条稳妥的航路依旧需要浪费几天时间。
运气好的商船或许两天之内就能抵达台南,赶上一路顺风说不准一天一夜也可以。但大多数时候,这条航线都只能维持在三到五天,个别倒霉蛋也有可能偏航到周边某个小岛附近,然后绕上一大圈再绕回台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