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不同的风气(1 / 2)

吴光琮这笔交易进行的很顺利,根本不需要现金交易,台南这边可以直接在银行转账,完成转账的同时直接完成交税,非常方便。

宋家兄弟倒是没有出售自己手上的名额,毕竟是江西世家出身,他们自家就需要名额,故交之类也都有需求,所以他们手里的名额早就被家族分出去了,根本不可能出售。

倒是宋家兄弟和杨禹一样,他们也找了不少在唐人衙门里工作的同僚帮忙中介,赚点中介费倒是十分方便。

警队这边吴光琮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毕竟这名额也不是谁都有的,那些普通巡警和刑警都没有资格推荐,只有书办以上才有名额,孙有财都没能把警队内部的名额拿去出售,内勤柳琴可是出身青楼,人家认识的有钱人更多,根本轮不到吴光琮去当中介。

苏掌柜显然不满足仅有这么一个名额,所以话里话外倒是希望在场四人能够帮忙多介绍几个,苏家这种丝绸商人可不差钱,尤其是这事情还不是苏家一家需要。

要知道苏州城那几个保留到后世的园林如今都是苏州几个大商人家族的家宅,人家打元朝那会儿就开始修园子,可没有穷人。

离开茶楼后的吴光琮难掩心中激动,这700多元毕竟是他两辈子也赚不到的数额,一口气成负债变成盈余,而且是盈余足够支撑自己一家人在台南体面生活一辈子,说不激动才是怪事。

只是吴光琮最近接触了很多台南人,也学会了不少知识,这些知识不一定能让他变得富有,但最少也能让他比刚来那会儿的眼光更加开阔。

把钱存在银行吃利息算是一种比较靠谱的投资,很多大明士绅和商人都在做这种事,而且不少士绅还给自家不争气的后代做了理财。

台南银行有专门的基金部门,针对一些大家族嫡次子、庶子以及女性后代都有类似基金可以购买。

这类基金没有后世玩的那么夸张,本质上还是依托存款利息为主,少部分会被银行拿去投资,不给你高额回报,但是却给予长久稳定的保证。

或许这个时代的家族不得不把所有资源都给嫡长子来确保家族长远,但那些嫡次子、庶子以及家中女儿终究是自己的骨肉,给他们一笔钱财买这种理财,确保他们有一张长久的饭票,很多大家族还是愿意的。

银行虽然成立的时间不长,但那些成熟的话术和看起来较为成熟的体系还是增加了许多人的信心。

吴光琮对这类理财有所了解,银行定期存款最高利息才百分之三,这类理财也不过百分之四到百分之五,但只要唐人银行不倒闭,甚至未来有人把唐人赶走,这银行的生意也不是谁都能轻易推倒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