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世家子弟(2 / 2)

说起对大明的态度,他吴光琮和其他大明文人是一样的,又爱又恨,爱之深责之切是许多读书人的共识。

可是上百年来读书人并没有改变大明,反倒是大明的堕落带着无数读书人一起滑向深渊,这般情况可是让许多读书人也不得不噤声,甚至索性放弃同流合污。

短暂的沉默过后还是杨禹举杯笑道:“其实应星兄所言还是有些操作可能的,我等即便不是为了大明谋划,只为当前雇主,啸聚一起阻碍后金也未见得就会触怒唐人。”

三人下意识把目光转向了杨禹,后者却是笑着继续说道:“自古官吏有别,唐人也是懂得这番道理的。别看他们给了吏员晋升通道,其实这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我与家中长辈最近在讨论,倒是有些心得与几位兄长分享。”

宋应升目光有些热切,面上却是十分淡定的说了一句:“世家之间多有此论,杨兄说来分享,我等也不会惜言。”

杨禹点了点头:“这唐人如今缺少人手,正如历朝历代开国之时那般。缺少中下层管理人才,缺少士绅支持,缺少儒教认可是为当前唐人的困境。”

“唐人设置的官位看似没有区分官吏,实际上只要还是考学晋升的模式不变,这期间区别就天然会出现。如今人才匮乏之时我等可以借着机会提前入局,等唐人做大,这所需官员数量就会越来越少,到了那个时候哪怕唐人想再做调整依旧逃不开官吏区分之道。”

宋应升笑着点了点头道:“是及、是及,近几日与诸多乡党闲谈时也有这番定论,唐人的做法只是把官吏之分表面上做了文章,实际上他们只是换了一门学问,不用八股而改用他们的学问区分了官吏。所以乡党们对此看的很明白,无非就是先期顺着唐人的思路去做,等各家入场分了唐人的官位,到时候我文人势大之后再重新调整回八股文章也是一样的。”

杨禹点头道:“没错,既然唐人和各朝各代没有区别,那么也就意味着我等如今开始串联并非无用之功。唐人终究需要有人来给他们办事,而且他们可比其他统治者更懂得分享。别看他们目前还捏着权利不肯放手,按照我家中族老的说法,这是所有统治者在统治早期的习惯,融入到唐人体系的人多了之后,唐人自然就会因势利导的放权,所以这般先机我等可不能放任。”

宋应星沉默不语,出身江西世家,他可是很清楚这其中的门道和谋划,甚至他知道的更多,明天来的自家亲族队伍中可就是有不少江西学子和江西文坛的大家,来干什么?肯定不是为了做生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