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突然得到圣眷眷顾,一下子就提升到了能够与大名鼎鼎的九千岁魏忠贤抗衡的地位。
面对这个馅饼,方正化也是有些晕乎乎的。
不过并没有过于失态,很快便整理好情绪,表现的沉稳有度。
经过一番对奏之后,朱由检初步认可了方正化的能力和潜力。
西厂只是一个监督东厂的部门,真正的事务并不是太复杂。
经过一番历练之后,方正化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手里的两把刀已经收服,正在磨锈,再过几天便能稍稍堪用了。
而这两把刀在朕的手中第一次出鞘的目标也已经选好了。
那就是通敌卖国,给建奴和蒙古送粮送铁的山西八大商。
山西八大商以范永斗、靳良玉、王登库为首,大肆走私,为建奴和蒙古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和铁器,还为建奴提供大明情报,甚至在建奴入关劫掠之时为建奴开门引路。
在满清入关夺取了大明江山后,这八大商成为了满清的八大皇商,
可见他们对于满清江山的建立贡献了汗马功劳。
虽然为建奴做这些事的人远不止这八大商,但是最肥的最有名的就是这八大商了。
不拿他们开刀还找谁。
朱由检为了剿灭陕甘地区的匪寇的启动资金,主要就落在这八大商身上了。
但是抄家这八大商估计最主要的收获也就是一笔不菲的银两。
安抚流民救灾最需要的还是粮食。
大明的粮食主要还是掌握在以士大夫、藩王、勋贵为首的大地主手里。
在北方连年旱灾的年景,北方大地主手里的粮食应该也不多。
粮食主要还是在南方。
比如京城,每年都需要南方通过漕运向京城运输几百万石的粮食。
另外,朝廷每年还需要通过盐引吸引商人向北方边镇从南方运输军粮。
粮食在南方也就五钱银子左右一石,但是在北方就需要至少一两银子以上才能买到一石。
若是朝廷大规模向市场购买粮食,势必会引起粮价大幅攀升。
而且朝廷也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来购买这么多粮食啊。
该从哪里搞粮食来安抚那些饥饿得正在造反边缘徘徊的饥民们?
朱由检绞尽脑汁,苦思冥想。
粮食,整个大明一年的粮食产量到底有多少?
朱由检从自己的记忆中搜寻着有价值的信息。
根据朱由检了解到的信息,整个大明的耕地有八百万顷,也就是八亿亩。
明朝的一亩地和现代的一亩地差距也不是太大,大概也就比现代的一亩地少了十分之一的面积。
在北方,由于气温的原因,每年只产一季粮食。
土地贫瘠的地方每亩产粮不到一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