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还不比皇爷处理一些奏折重要么!
“大伴,去宣礼部尚书徐光启来见朕。”
正在走神中的王承恩,听到朱由检的话语,条件反射般的瞬间恢复正常。
朱由检想要得到番薯、土豆和玉米这三样农作物,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徐光启。
这位也是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
朱由检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徐光启著作的《农政全书》,这是一本在这个时代堪称农业百科的大作。
除了这个,徐光启的思想在这个时代算得上是非常开放了。
相比那些腐儒自大的士大夫,徐光启愿意主动接触了解西方的一些学说。
比如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和水利等。
还翻译了《几何原本》。
也带出了一些徒弟,朱由检比较有印象的是孙元化这个明末火器专家,善于铸造火炮。
建奴头子努尔哈赤就是在围攻辽东宁远城之时,被孙元化铸造的大炮给轰成重伤,然后重伤不治死掉了。
只是这个火器专家当官的脑子不是很清醒,最终导致了山东兵将叛乱,最终被崇祯皇帝斩首弃市。
徐光启是眼下朱由检能够想到的而且可以马上见到的了解西方最多之人。
朱由检希望能够从徐光启身上了解到关于这三种高产农作物的消息。
徐光启为人正直宽厚,醉心于西学研究,不参与党争。
能够在阉党横行,党争剧烈的时代混到六部尚书的位置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主要还是在于礼部是个没什么油水的衙门,党派争夺不剧烈。
同时也证明了徐光启的能力。
“老臣拜见陛下!”
不一会儿徐光启便来到了御书房,六十四岁的徐光启已是白发苍苍满脸皱纹了。
“爱卿平身,爱卿年龄大了,今后见朕不必行跪礼。”
“大伴,给徐尚书备椅。”
朱由检语气温和的说道,一副礼贤下士的圣君模样。
对于徐光启这个淡泊名利真正做事的人,朱由检还是很尊重的。
“老臣谢陛下隆恩!”
徐光启很是感动,多好的陛下啊!
“不知陛下召见老臣有何事?”
徐光启坐下后问道。
对于皇帝的召见,徐光启有几分疑惑,身为礼部尚书这个清闲职位,现在也不是科举时间。
摸不清皇帝有何事召见自己。
“徐卿,朕听闻你对西学比较了解,朕是想找你了解一些事。”
朱由检略带期待的说道。
“臣确实对西学略有了解,不知陛下想了解什么,臣知无不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