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也有些埋怨皇爷真是太慷慨了。
以这个价格供应三件套,和白送有什么区别?
区区一百六十石粮食,换成京城的粮食价格,也就是区区一百六十两银子而已。
但是,即使在京城,三件套也能卖出一千两银子一套的价格啊。
而此前不久在月港的三套三件套竟然卖出了十万两银子一套的恐怖高价。
可见其中蕴藏的财富和利润是何等丰厚。
魏忠贤实在想不通,为何皇爷要以如此低的价格给郑芝龙供货。
远在京城的朱由检其实也很无奈啊。
一套三件套的成本还不到一两银子。
朱由检以这个价格供货其实也就赚了区区一百六十倍的利润而已。
这东西若是一直控制供货数量的话,到是一直能够维持较高的市场价格。
但是,朱由检做出这玩意儿主要目的不是敛财,而是要换取到大量的粮食。
在这粮食欠收的年景,粮食可是比金子还要珍贵的东西。
想要换取到大量的粮食,就必须要供应大量的三件套。
虽然在初期三件套的市场价格会居高不下,但是随着朱由检供货量越来越多,市场价格也会逐渐回落。
三件套这玩意儿目前也就是那些土财主们才有能力消费得起。
一旦市场饱和了,到时候朱由检估计连一百六十两银子的出货价都维持不住。
“这这这。”
“厂公此言当真?陛下真的只需要一百六十石粮食就能给我一套三件套?”
郑芝龙双目睁大,有些不可置信的问道。
一百六十石粮食算什么。
在南方,一石粮食也就值区区五钱银子。
即使运到天津去,也不会超过六钱银子一石。
郑芝龙手下这么多船只,通过海运,运输成本要比陆运以及漕运低得多。
也就是说,郑芝龙最终的拿货成本不到一百两银子一套。
而且,郑芝龙还能去更南边的安南、占城等地购买粮食。
这些地方不但粮食产量高,而且一年还能种出三季粮食。
粮食价格更是不到三钱银子就能买到一石。
运到天津去,成本也不到五钱银子一石。
拿到三件套的成本会更低。
而眼下,一套三件套拿到南边来,运到南洋或者倭岛去,至少还能卖出一万两银子以上一套的价格。
妥妥的一百倍以上的暴利啊!
而他现在进行的海贸生意也就是三倍左右的利润。
“咱家最后再说一次,不要怀疑咱家所说的每一句话。”
魏忠贤有些恼怒的说道。
“是是是,厂公恕罪,小人实在是有些情不自禁,今后再也不会了。”
郑芝龙连忙请罪。
心中早已被巨大的利润带来的喜悦填满了。
即使已经意识到这三件套的产量恐怕并不低,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
市场价值和利润可与产量没有多大的关系,主要还是看供应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