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间地头、在房前屋后、在集体劳作的场地、在纳鞋底的闲聊中,甚至在吃饭的饭桌上,干部一直都是人们闲谈的重要话题之一,其中通常伴有其以权谋私的传闻。
有的传闻是捕风捉影的,有的传闻是夸张式的,少数人对此类故事特别的偏爱,甚至添油加醋,但是也有不少传闻后来也得到了证实,这也印证了一句古老的俗语——无风不起浪。
工作组的人通过走访后发现,关于傅兴明的传闻还真不少,真真假假,一时难以分辨,但是他们注意到了一条传说度很高的传闻,而且这个事情调查起来也很方便,所以他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到了这件事情上面。
事情其实也不复杂。
去年,有个离红星公社很近的东方生产队,队里面要新修建几间蚕室。
傅兴明知道这件事之后,他找到了当时的生产队长,把几根他们家的私人木头转卖给了生产队,并“请”中间人给估了一个他自认为合理的价格——220元。
东方生产队的会计硬着头皮,把钱给当场结清了,没办法,这个事情根本无法拒绝。
谁都以为事情到此就结束了,但是两个月之后,东方生产队的蚕室早就建好都使用了一段时间,傅兴明再次找了过来。
傅兴明找到生产队的队长和会计,直接说明了来意:“当初你们生产队给的木头钱太少了,必须补偿一笔钱给我,不然的话,伱们要‘原封不动’的把那几根木头还给我。”
生产队的队长和会计当场就傻眼了!
这吃相也太难看了吧?!
当初来上门推销木头的是他,请中间人估价的还是他,就这样还不行,现在竟然反悔了。
那几根木头早已经被做了房梁,根本不可能原封不动的还给他,他这番话明显就是故意“敲竹杠”。
但是迫于傅兴明的权威,生产队的队长和会计,最后只能忍气吞声的吃了这个闷亏,再次给他“补偿”了一大笔钱。
傅兴明也是一个贪得无厌之人,狮子大开口的又要了生产队120块钱,这个事情才最终得以了结。
让傅兴明没有想到的是,生产队的会计心里很生气,所以他把两次买木头的支出,原原本本、明明白白的写到了生产队的支出账本上面。
一次醉酒之后,这位会计借故把这个事情捅了出去,事情越传越广,最后闹得人尽皆知。
傅兴明知道之后,气急败坏的找到了那个会计,之后有人再问起这个事情,会计就说是喝多了说的胡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