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群臣寂静,气氛不对劲了!(2 / 2)

“需知,我大明的财政可经不起再一次的失败。”

夏原吉所说的情况,不可谓不重要!

此时的百官也是纷纷点头。

毕竟,如今的大明宝钞,还是从先皇那个时期就留下来的“隐患”。

也正是因为宝钞的滥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大明朝廷如今对于民间的货币,基本上都是保守策略,坐视现状即可。

而面对着所有人的眼神质疑。

从始至终,王庭知都保留着,和最开始进入这文华殿的平静。

只是他的声音,却显得越发厚重。

“不同!收回铸币权所制造的新币,和洪武年间的大明宝钞,远远不同!”

“甚至,从根本脉络上而言,这两者根本不是同一个东西。”

“而要阐述此理。”

“就要说明,大明宝钞,为什么会失败!”

王庭知说到这里,微微一顿。

朱棣沉直接说道,“你且说来。”

王庭知缓声道:“说到这里,就要不得不说草民第一次来京城的时候了。”

“当初这两枚制式不一的铜钱,也是从那个时候,在一对夫妇的商铺中所得。”

“而当时,民间百姓对于宝钞的看法。”

“便是这一百文的面值,本应该能买一百张肉饼,但真实情况却是,连十张肉饼都买不到。”

“百姓看宝钞,如看废纸!”

“民间对于宝钞的态度由此可见,商贩们甚至情愿自己收到那粗制滥造的“铜板”!”

“草民曾有一段日子,苦思宝钞失败的原因,如今有三个问题,要问诸位!”

不等众人应答,王庭知就立刻问道,

“第一问,宝钞的发行问题,敢问诸位,大明是如何发行宝钞的?”

夏原吉刚要回答。

却见朱高煦突然道:“这个本王知道,当初皇爷爷发行宝钞,其实是通过官员俸禄,赈济灾民、甚至是给军中发放赏赐这几种方式……”

“这一来二去,皇爷爷使用宝钞越发顺手,宝钞发放的,就越来越多。”

王庭知点了点头,再度问道。

“第二问,也是为解答夏尚书的问题。”

“这大明宝钞,可否能兑现,如兑换出铜板、金银?与百姓使用的货币交换?”

这一次,夏原吉摇头道。

“当然不能!宝钞是朝廷下放的东西,如何能兑现金银?”

“若能兑换,这不乱了套了吗?”

王庭知摇了摇头,他问出的这几个问题,其实关于大明宝钞失败的原因,已经呼之欲出了。

但最后这个问题。

却至关重要。

因此,王庭知刻意停顿半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