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燕解释道:“可控核聚变的价值,我们星源集团当然是知道的,我们集团也有相关的技术团队,在研究核聚变的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只是没有陆教授你的团队走得远而已,但只要坚持个五年十年,可控核聚变的技术,我们也是能成功攻克的,只是付出的成本不小,不太划算而已。”
“贵集团也在研究可控核聚变技术?既然如此,打电话过来寻求合作干什么?贵集团还缺那点研发经费么?”
陆光庭十分不解,问。
“陆教授是这样的,我们星源集团研发的方向,有点不太一样,我们对发电功率千兆瓦级的小型堆不感兴趣,我们考虑在太空中,建造巨型核聚变反应堆,尺寸超过千米,重量在百万吨以上,输出功率最小为10亿千瓦,最大有可能超过100亿千瓦,内部磁约束温度超过一百亿度,使用的燃料,可以是木星中的氢气,或者海王星里的氢气与氦气,然后以光能的方式,存储到能量主干道中,便于得到使用,相当于在太阳系的外围,打造一颗小型的‘人造太阳’,带来充足的能源,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开发利用木星与海王星……”
在电话里,卢晓燕大致了介绍了星源集团的‘小太阳计划’。
没错。
对于可控核聚变技术,星源集团也是存在野心,是打算进行研究,一定要实现攻克的。
而且跟蔚蓝星地面上的中小型核聚变反应堆完全不一样。
星源集团一上来就要搞个大的。
最大尺寸超过一千米,意味着聚变堆内部的反应室,也是极其空旷巨大,需要消耗的磁铁、超导线圈等材料,无疑也是天量,制造成本不会少于万亿。
产生的强烈磁场,可以让磁约束等离子流,不仅密度很高,反应的温度,也能提高到惊人的程度,让哪怕是极难发生聚变反应的氢气,也能轻松燃烧。
输出功率不小于十亿千瓦,意味着可满足一个大国的全部能源需求,可用于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哪怕这个‘小太阳’输出的能源,价格只能卖1毛/度,一天也有二三十亿进账,一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回本,其实还是非常划算。
绝对比地面上的中小型堆要划算太多,回本周期短得多。
燃料也是无穷无尽,因为单木星的重量,就占太阳系内,除太阳外的质量一半还多,拥有堪称用之不尽的氢燃料资源,让小太阳烧个几百亿年都没问题,成本基本为零。
所以听完卢晓燕的介绍,陆光庭顿时就呆了呆,花了好一会的时间,才消化掉那些内容。
良久。
陆光庭道:“贵集团的小太阳计划如此宏伟,完全没有找我合作的必要,而且只要反应堆尺寸跟约束磁场越强大,可控核聚变的实现难度越低,前景更光明,为什么要对我伸出合作的橄榄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