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附近的羌狄,近几十年来,一直在反叛、入侵的路上疯狂徘徊,可畏是久经战事,民风彪悍。
要是士颂做决定,肯定在凉州或者幽冀募兵,在一番训练后,再进行作战。
凉州这些年在羌狄之乱中,被反复折磨,虽然人口数量减少,但民风同样彪悍。每日在生死存亡间徘徊的人,能不“野蛮”吗?
这也是为什么董卓带着二十万凉并联军,入主关中,天下诸侯联军,与其对峙,却久攻不下。
士颂心理想着这些,末了叹了一口气,并没有对关羽等人表露出来。
只是安排邓伯,给卢植、马日磾、韩说等人送去了拜帖,其次是曹操等好友,再其次是在雒阳的一众世家。
士燮走了,他要维持士家和其它人的关系,这些士燮走之前为士颂打点过了。
今后,需要士颂自己维护,保证士家在雒阳,能得到一定的政治上的支援。
尤其是张让、赵忠等宦官,一定要暗地里打好关系,后面十年时间,宦官集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刘宏耳根子软,这些年一直任用宦官和世家打擂台,嫡系势力并没有多少,因此宦官集团一定层度上,可以左右刘宏的决定。
次日,士颂一大早,就包了一斤今年的刚送来的新茶,前往卢植府上。
本来卢植今日要去东观校勘的,但是昨日晚间士颂的拜帖送来,卢植也就告了假,在家等待士颂。
卢植刚一士颂的面,就感叹士颂这几个月,又长高了些许,人也黑了,更加强壮了。
卢植仔细询问了一路上的过往,士颂都是知无不言,除了甘宁的事情,其它都一一回答。
末了,卢植感叹道:
“伯喈此行一去,其实不见得是坏事。大汉接连兵灾人祸,就伯喈这脾性,留在雒阳这个是非之地,并非是好事,迟早会再生事端。此去会稽,过着开舍教书,闲云野鹤的日子,至少无性命之忧。”
士颂点了点头,沉默不语。
卢植对蔡邕很是羡慕,这些年,他在雒阳为官,对于雒阳复杂的形势和世家、宦官的嘴脸,看得真切。
在蔡邕离开的时候,他甚至有一丝冲动,也想辞官而去。
但是,他不能。
此间是敏感时期,至少现在不能,汉高祖和张良之事在前例,如果自己一走,刘宏会怎么想?
况且,他并不代表自己,自己是涿郡卢家这一代的掌舵人,是家族的希望。这些年,卢植做官圆滑,但也得罪了不少人,如果自己一退,能否善终都是一个奢望。
太多的身不由己!
是的,活在这个时代,多少人都是身不由己,世间大势逼着你往前走,往前进,你但凡露出疲软的姿态,就会被有心人啃死殆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