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刘宏换下两人,就是要打磨两人,等将来的时机到了,直接启用。
所以,刘宏才同意这个荒唐的提议。
袁氏父子,本来只是想着,既然黄巾主力已经没了,黄巾现在如同一盘散沙,此时入场,风险低,收益大,袁氏两兄弟将来想混朝堂,也需要足够的履历来背书,所以袁槐等人才不遗余力地先推出王允,再推出袁氏兄弟。
两兄弟眼高于顶,手下文臣武将很多。有了典军司马的官职后,可以堂而皇之的开赴,吸纳人才为其所用。
他们看不起那些肮脏的黄巾军,一群泥腿子,能有什么出自。
话又说回来,士颂和卢植在广宗停滞下来,士颂目前还没搞清楚是什么状况,只能到雒阳后,再行打探和分析,见机行事。
有人来接班也好,自己已经离开雒阳一年多,非常想念蔡文姬。
在这段时间,士颂算是轻松下来,不用再考虑后面的行军规划,这些事情,交给后面接手的人。
不过,对于手下这些打了不少战的老兵,士颂非常在意。
这些人算得上是精锐了,如果这么放弃,确实有些可惜。
于是问计陶然。
陶然略微思考了一下,便告知士颂,这很好办,直接就地招募青壮,替换原来的老兵,操练些日子能上战场打仗就行。
士颂询问道,新兵和老兵,兵员素质差别很大,懂得带兵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陶然嘿嘿一笑,到时候接手人,不但不会不悦,反而会很高兴。
一堆新兵,更加方便统领,不会有太多前任统帅的烙印。
士颂一听,还是自己思维没跟上,跟人心有关的,询问陶然准没错。
目前士颂除了押送俘虏去往齐国还未归的五千人,手下还有七八千人。
士颂直接就地募兵一万五千余人,原来的老兵,由自己和陶然等人做思想工作,想去往交州的不但帮其接家人,还包分配土地和农具,免税五年,他们还是归于士颂名义上统帅,暂时在交州充当郡兵。
当兵也是混口饭吃,在士颂下面打仗很爽,赏赐不少,很多都是士颂自掏腰包,每次战后,士颂会极力救助受伤的士卒,只要有口气,就不会放弃。
所以,这些士兵已经习惯了士颂的统帅,现在听闻有这么好的条件,基本上都愿意前往。
于是他们换上常服,先到齐国汇合,优先安排去往交州,至于他们的家人,有四行商会通过他们给的地址和书信,前往各地找齐人后,直接送到齐国,再送往交州汇合。
士颂这一系列动作,并逃不过卢植的眼睛,而且士颂并没有隐瞒。
卢阚等人告知卢植,这不符合程序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