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颂将这个初代显微镜拿给华佗,并手把手教他使用方法。
华佗非常新奇,就像孩子看到心爱的玩具。
他第一次看到微观世界,看到叶片模糊的细胞组织,更是兴奋得无以伦比。
士颂和士燮非常重视医学的发展,给了华佗最高的政治便利,在官职上,更是只低于士燮,不过华佗这个时候,还没有到历史上老年时患得患失的状态,沉迷于出入高官家中,以获得晋升。
要想当好一名好的医者,首先必须需要识字。
这就提现了士燮这些年广泛创建学舍的好处,招生启事一旦发出,并且附带了以后的医者的毕业后的规划,首先会在交州各个郡城,兴办医舍,这些医舍的舍长,秩比二百石,可以见官不用拜。
给足了身份和名望,因此报名的人非常多,经过华佗的筛选后,首批二百二人成为了华佗的第一任弟子,他们将在华佗带领下,学习至少三年。
而华佗作为医学院的院长,华佗听从士颂的建议,将自己的教学框架,常规医科、骨科、耳鼻喉科等大类,将学员划分到下面科室,进行学习。
而且,这些学生将要学习初等医学、中等医学、高等医学等不同程度,代表着学习的时长不同,至少要学习三年,如果能学习到高等医学,那么就相当于华佗的亲传弟子了。
目前,因为早婚早育的缘故,导致难产一尸两命的情况屡见不鲜,士颂建议先从生育问题入手,可以使用剖腹产的方式进行救治。
华佗研制出了麻沸散,首次剖腹产临床试验在广信进行,虽然也是第一次这样做,但是华佗一场手术下来,一点紧张都没有,手术非常顺利的完成,成功救治了一对双胞胎和这位母亲,一战成名。
从会稽带过来的五十民学子,士燮把他们安排到自己的属官部门,实习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士燮要求属官,尽可能把自己的经验教授于他们。
这些学子没日没夜的学习,到士颂临走的时候,一个个基本上已经熟悉和掌握了正常的行政处理,具体的事情,还需要到日南再进行历练,只能说初步能用了。
翠云被安排侍奉在士颂身边,蔡文姬现在身体不便,有着华佗在广信,因此她也留了下来,所以就把翠云安排过去照顾。
从广信到达日南,要穿过郁林、交址两郡后,南下,就到了日南。
不过出了郁林后,士颂明显感觉道路难走太多。
交州这些年繁华,但也是苍梧、合浦两郡,郁林也只是近一年来才进行移民开发。
因此,出了郁林,回归原始的山川野林,瘴气丛生。
好在士颂临走前,让华佗配了几幅药方,可以有效缓解瘴气和湿毒的侵害。
不过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士兵腹泻拉肚子。
为什么不走海路,要辛苦走陆地呢?
毕竟这些士兵和关羽等人都是河北熟地的汉子,对交州的原始的气候不是很熟悉,因此经过这一路的跋涉,可以让他们快速适应起来,避免到了日南之后,战斗力下降得太过于严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