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赵光美为辽国设计的引导方向,若是未来辽国真的按这个方向去走,他会感到很欣慰的。
这一条推断错了么?当然没错,推进城市化确实本来就是他搞新政的核心中的核心,所谓的新政,基本全是在推动城市化。
他现在教授萧绰的乃是政治经济至理,即便是宋人,若是没点特殊关系,赵光美可能都还要稍微藏着一点,不会真的教的。
然而正所谓,方向一旦错误,知识越多就越反动,辽国若真是照搬大宋商行的玩法,将来若真的是大搞城镇化,那赵光美简直可以提前开香槟庆祝了。
因为两国国情是完全不同的,大宋这边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这个门槛了,市民经济本来就是北宋最大的社会特征,整个中华正史中,北宋的地盘是最小的,但人口在百万左右的特大城市足足十二个。
历史上也未有北宋会有王安石变法,轰轰烈烈断断续续搞了几十年,虽然失败了,但这种直指地主阶级核心利益的变革居然没在刚提出来的时候就被人打死,就可见宋朝本身的特殊之处了。
要知道在明朝,张居正想搞个一条鞭法都搞不定,清朝的雍正想搞个官绅一体纳粮都搞不没明白。
所以本来,市民也快要走上历史舞台成为北宋的主角了,赵光美只是推了一下而已,相对的,地主阶级自然就是落后的,腐朽势力,赵光美自然也要辣手压制,他所做的更多还是拨乱反正,不让那些落后的地主势力像历史上的宋初一样卷土重来而已。
况且这一切本来也不是没有代价的,宋代本来就因为市民经济的繁荣,导致城乡差距过大,市集中有行头,他们是真的懂什么叫工农业剪刀差的,因此后世许多人眼中宋代又有文人天堂,农民地狱的说法。
虽然夸张,但也不得不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而赵光美推行的新政,实际上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甚至反而会进一步拉大这个差距,这也是他一直都说,自己不是好人,反而很残忍的最主要原因。(其他朝代的村里也是地狱,谁也不比谁强,宋代好歹有十几个大城市确实过得好)
这个他就没有办法了,这事儿即便是现代专家都解决不了,他一个开饭店的就更不懂了,只能是选择默视,将之视为发展的代价、阵痛了。
而辽国的国情与大宋又完全不同,在辽国,地主阶级是进步势力啊!
说真的辽国如果可以做到遍地都是大地主,整个经济社会模式完全复刻唐朝,这对他们来说就已经是巨大的胜利了,而且对大宋来说这样的对手也会很麻烦,很棘手。
游牧还是农耕,集权还是分权,部落还是封建,辽国都还没整明白呢,本质上他还处于一个部落制威权国家向制度性封建国家过度阶段的政权,若是当真要压制地主阶级,直接去扶持市民阶级,这都不能说是拔苗助长了,简直是金莲二婚请武松,要钱不要命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