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二哥,坐,这两位对你来说也不是什么外人,来,坐,一块吧。”
赵光义一脸懵逼,又很迷茫,隐隐约约的就觉得有什么不对,坐下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木的。
“对了,赵普搞的那个新的考核章程,你看了没?朝中大部分的文官,对此都是同意的。”
“啊这……恩。”
赵光义无奈地点了点头。
“对了,此次考核中很重要的一块,就是要县吏改成郡吏,细则还没出呢,我大致倒是已经拟好了一个章程,二哥你可以看一下。”
“县吏,变郡吏?什,什么意思?”
“就是要强调各级知府的城市管理职能,比如常平仓,就不再在各县去设置了,像是税务,粮务,以后也将全部由知府衙门进行收取,大不了忙的时候把人外派么,朝廷给一笔出差的补贴,将知县的行政职能,大幅度的转移到知州,知府去,钱,权,人,物,能往知府衙门转的都往知府衙门转,各府进行扩建,凡是愿意放弃乡籍的百姓都可以去各地知府所在的城郭,换一个郭籍。”
“这样一来,知府衙门管的事情就多了,自然也要进行扩编,官,扩编得应该不会太多,主要是吏,新政中不是有一条是为胥吏在吏部登记名册,吃皇粮么,我看不如就从这里开始,你觉得呢?”
赵光义本能地道:“会花很多钱吧。”
“花钱的事,不用担心,今年商行的收益还行,明年,更是一定会赚得更多得多,具体就不跟你聊了,不过呢,我想加一个条件,就是这个各郡各府招募的这个胥吏啊,得足够优秀才行,否则吏部不能认啊,是不是,至少至少,都得有五年的工作经验。”
“嗯,嗯?”
赵光义忍不住一愣。
工作经验?
这玩意哪来的工作经验。
弄了半天,是这么个县吏变郡吏啊!
这么搞的话,这种胥吏就只剩下一个来源了,那就是各府下面的县吏么。让知府,去挖知县的墙角??这主意是怎么想出来的?
赵光义皱眉道:“粮税和徭役,脱离了县府,直接由郡府去发,恐怕各地的府吏,连基本的情况都摸不准,管理必然失能,历朝历代,从来都是县强则国强,所谓盛世,也从来都是抑郡而强县,县强则国强,郡强则国弱。”
赵光美笑道:“强化知县治理,不就是图个收税和征徭么?”
“对,此乃国之根本,必须……”
“不要了。”
“什么?”赵光义一脸懵逼。
“我说,不要了。粮食,朝廷以后不收了,新政中不是有一条要建常平仓么,由商行去花真金白银,去买。还有徭役,不征了,改成攻城招标制,朝廷出钱来修,新政,就从此处开始试点便是。”
“…………”
赵光义好一阵无语,只觉得,自家这弟弟好像是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