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赵匡胤还是同意了赵光美带着赵德昭一起走。
现如今大宋的火药武器越玩越花,同时赵匡胤对辽军偷火药的警惕也已经达到了最大,毕竟至少截止目前,火药武器发展的还不充分,在野战中虽然不能说是没用,但也是聊胜于无,在攻城中能起到的作用却是已经越来越花花了。
宋军到底是以步兵为主,若是辽军和宋军都有火药用,那宋军的劣势就太大了,哪怕辽军的火药少些也不行。
所以这一次赵匡胤确实是很认真的,蜀地既然同样也是重要的硝石产区,而且也已经有证据证明确实有蜀地硝石进入了辽地,对此自然是要重视起来的。
相对之下,西北的事儿,至少在赵匡胤的眼里倒是不那么重要了。
赵光美反倒是在急切了一会儿之后又迅速冷静了下来,调动禁军,思前想后,却是一纸文书,调了已经七十三岁高龄的老将郭崇带兵作为援军随自己同往。
当然,与此同时命令曹彬直接从商行的一老一少两支兵马中调出了足足两千人护卫在自己的左右以为亲兵,顺带接管了禁军的真正指挥权。
郭老爷子只是做个吉祥物使一使罢了。
如果不是确实没有更合适的人选,赵光美也不想麻烦这位老爷子的,这老爷子名义上虽然还是节度使,实际上早就清闲养老不管正事儿了。
只是他这次去蜀地直面王全斌,那王全斌同样是个老将,当年李存勖死的时候都是他收的尸,可想而知这都在禁军中混了多少年了,可谓是树大根深,资历雄厚,且还是个沙陀人,这其中多多少少带点民族矛盾,赵光美这个秦王身份上当然是足够尊重,但毕竟太年轻,要卸其军权,自然最好还是找个比他老王资历更深的老将军,做个门面好一些,免得横生枝节。
比王全斌还有资历,且依然还活着的,如今这大宋确实也是没剩下几个了。
而且这郭崇还是个胡人,特意让郭崇来取代王全斌,也是为了表明大宋绝没有要搞胡汉之别的意思,也并不针对他手上那点沙陀兵。
事实上这年头要是不特意去分的话也没人能分的出谁是沙陀人谁是汉人。
行进之时,赵光美倒是重新恢复了神态轻松的模样,曹彬却是反而又变得忧心忡忡,说来也是巧了,历史上的曹彬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名将,就是因为他在这场伐蜀作战中表现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