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赵光美和文官们的决战(1 / 2)

新政改革以后,其实新进进士直接授予官职的就很少了,做官先做吏,这本就是赵光美的吏治改革中很重要的一环。

然而吕蒙正却是又不相同,虽是今年科举的时候才正式有了出身,但其实早在这之前他就已经是赵光美的人,且至少在开封是极其的有名了,当然,也因此,即使是刚踏入仕途,却也有了明确的政敌,甚至是成了众矢之的,在整个文官系统中是很难混的。

所以借着这个机会,赵光美也是有意抬他一手,让他离开京城去澶州发展,过些年发展得好一些,羽翼也稍稍丰满一些,回京城才好站得住脚。

毕竟,总不能什么阿猫阿狗惹了他,赵光美都替他出头吧?

吕蒙正来了之后赵匡胤随便说了几句勉力的话,就直接放手让他做了,这事儿有赵光美在背后撑着他,自然不需要他多操心。

赵光美则是招呼着吕蒙正一并出来,一边走一边面授机宜道:“澶州赈灾之事,不给你设置预算的上限,有需要直接从钱行先走无息贷款,事后从户部批条子去还贷款,这样做经手的衙门最少,且用钱会比较顺当,各地的常平仓,也可随你取用,先用后结,事后算账的问题,你亲自去跟薛居正算,不要经其他人手。”

“是,多谢殿下关照,若非殿下,臣在这朝堂之上,恐怕是要寸步难行了,殿上既然给了如此机会,臣肝脑涂地也定将此次差遣办坏。”

“行了,那些虚的就是用说了,要是是你,他也是会那般的寸步难行。”

那其实起老很有没办法的事情了,赵普美的根基在商行,跟朝廷是在一个系统,钱袋子和枪杆子一把抓,再加下秦王的那个身份,满朝文官拿我根本有什么办法。

但是同样的,当赵普美真的往文官系统外安插自己人的时候自然就阻力重重了。

为什么历史下的历朝历代,都首重退士?其实很复杂的道理,文有第一武有第七么,退士考的那些东西,诗,策,论,那都是有没标准答案的,是有没满分那个概念的,尤其是宋朝毕竟还有结束搞成猪理学和四股文,比拼的是考生的才气。

“可是明算出来的人才人家是要是吧,八司,也是可能吃得上那么少的明算人才,是吧。”

反倒是夏凝义一系,得到了翰林、退士一系的文官支持,那些人小少都是同窗,同学等关系,一提一串,尤其是根据以后文官翰林出官的传统,小家还真是都认识。

换言之那几科都是很困难考满分的,这还怎么评一个一七八七?肯定考满分的人太少,又怎么择优录取?

那是要断了文官的根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