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这种设计出来的能量传导数据,还真没问题。
就是兜的圈子有些大,正常人基本是不会想得到这种解决方法。
能源的问题是受限于条件无法更改,但加上力矩的多重使用,其实也可以有另外的解决方案。
而且,完全不客气地说,这种方案差不多是将控制效率压榨到极致,之后再提升的空间不能说没有,但也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当然最重要的,这种设计并没有多少领先意义。
因为纯粹从动力能源多少,和实现目标,及过程中的消耗负载而言。
差不多只能将之形容为炫技的精致玩具。
应用范围,是真的不大呢!
这点,也让无数大佬斯巴达。
总得图点啥吧?
或者再换个通俗点的解释。
林云这机械传导主控的载人飞行器做到了什么呢?
比喻一下。
正常的路径,十斤猪油能榨出四五斤的油。
消耗更大成本的改良路径,十斤猪油榨出六斤的油。
骗子的路径,十斤猪油榨出的四五斤油,混着里面的五斤水或者残渣,说是九斤的油。
傻子的路径,十斤猪油就是十斤油,半点都没理解投入和产出的关系。
效率极致的路径,十斤猪油实打实地榨出九斤多的油。
林云实现的,就是机械版本的效率极致路径。
着实很恐怖了。
但把这些,安在一个没球用的玩具上……借鉴意义是有,但实用价值不大。
这种机械传导的飞行器设计,因为先导能源的问题,动用蓄电池的话就丧失了续航性,贸然换上其它能源,又近乎于推倒重来。
要再次考虑的问题,海了去了。
所以那天才般的设计想法,无异于是在浪费时间。
当然,也不能抹煞这种机械传导载人飞行器的优秀之处。
成本低廉,而且确实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再有……就是功率低下带来的安全。
换个质量好点,输出效率强点的蓄电池,分分钟能来个三四十公里的往返,就是时速断然超不过五十码。
这是现在的电池技术决定的。
可惜了。
OK。
完全破案。
唐开国终于从伏案中抬起头,外面天已经大亮。
这小家伙,很灵性,是个可以大力栽培的英才啊,解决问题是有一手的。
忽然,唐开国想起,以前在教室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就有些注意到林云这小家伙。
活跃是没多活跃,但眼睛里总透着股活力,不然唐开国也不会同意做他的毕业论文导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