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上的元孝矩显然不想让两人如此的愉快聊天,走过来恶心人说:“长孙都尉,晋王殿下年幼,你如此好战,逢迎好恶,将来会成为大罪人。”
长孙晟也寸步不让:“不知元冢宰(元孝矩洛阳冢宰)如何得知,我军必败。”
“胜败永远难料,你又怎么知会胜?”
“我军实力强悍,兵精粮足,突厥不过蛮夷,只要拖着打,必胜。”
“荒谬,误国误民。”
说来说去就这两句,杨广也懒得和他谈,走之前只留下一句:“元冢宰,我杨广在一天,就不允许我杨家的女儿出去和亲,就算是死在大殿上,我也要拦着,我杨家,丢不起这人。”
在皇城门口和长孙晟道别,杨广就坐着马车向家中去了。
今日还是他第一次在朝堂感受争锋,而且自己也参与了其中。
最大的感受倒是挺佩服杨坚的,大臣们在他的大殿上可以畅所欲言,元孝矩,长孙晟,高颎包括自己都可以说话,而且他不会因为任何人言语上有些冒犯而大发雷霆,可以听进去大臣们的话,但是自己又很有主见,心意坚定。
做了最终决定之后也并未责怪任何据理力争的一方。
或者也正是这样的杨坚才能做到重新统一中原吧。
回到家,李靖听闻了今日的事情,急切的说:“殿下,您冲动了呀,怎么能在朝堂上请旨领兵,您从未带过兵,又无亲信,行军打仗本就风险极大。”
“放心,父皇也没同意我去。”
“太冲动了殿下。”李靖比杨广自己还要急,但是马上又说:“但是殿下的说法没错,和亲这些办法终究只是缓兵之计,而且是下下之策,殿下的话没错,只是殿下下次不可如此冲动。”
“知道了,知道了,你一个小孩子怎么跟老大爷一样。”
“殿下,我也是为了你好。”
杨广问:“李靖,你觉得我们打突厥能赢吗?”
“我觉得长孙都尉的计策很好,虽然短时间内或许难见成效,但是这分化之策极好,对比我们与突厥这些游牧民族的优劣势,我朝最大的优势应该就是后续补给能力,突厥与我们打不了拖延时间的战斗,他们民族的特性决定了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包含契丹,和高句丽其实也大差不差,我军最大的优势依旧是补给能力,虽然消耗巨大,但是我军能打长期战争,他们打不了。”
这就是未来军神的战争直觉。
“李靖让你来打的话你会怎么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