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反对不支持。
杨坚便问杨勇:“太子,你觉得呢?”
杨勇沉下心来:“学堂之事是好事。”
太子不方便说的事情,只得太子一派的臣子来开口了,此时最坚定的太子党元孝矩已经前往了洛阳,此时站出来的人让杨广意外是名将贺若弼。
与韩擒虎将军共守南线,贺若弼官拜吴州(今扬州一带)总管,韩擒虎刚刚回到南线,他就回了京师汇报,两人不能同时离开南线。
“微臣觉得,此事不好。”
“贺若将军,为何不好?”
贺若弼声音粗狂:“陛下,微臣在前线,见过许多人,特别是南陈的文人,朝堂诸位可能见的不多,但是臣知道的多,建康城附近习文的风气极盛,如此便形成了一个极为不好的弊端。”
“什么弊端?”
“清谈之相。”
贺若弼向着满朝的大臣说:“前车之鉴,南朝文人多清谈,三五聚集一谈就是一日过去了,不尽兴的就明日再谈,谈的什么呢?谈山,谈水,谈女人,谈日月,总之风雅之物便谈,还有一些玄妙神仙佛魔都谈,这已经成为了风气。”
“此风气涨起来,这群读了书的文人,没当上官,却也没人去种地,没人去打仗,每日就侃侃而谈,毫无作用。”
听闻此言群臣才开始议论了起来,交头接耳。
贺若弼继续说:“我是瞧不上这些人的,读了书,便觉得高人一等了,学过圣人们的话,便觉得拿着锄头锄地丢人,牵着牛失了风度。”
“陛下,朝堂就这么大个朝堂,官员就这么些官员,那么多读书人又有什么用?不过是多花了些粮食养了闲人,若是我朝士大夫也如南朝一般每日清谈误国,才是大难呀,殿下在平民中创办学堂,农夫的孩子,工匠的孩子都来读书了,那谁去种地,谁去工坊?”
杨广看着贺若弼,并未因为他的言语而迁怒,反而比较欣赏他,是个武将,但是说话慢条斯理,反驳的时候切入的角度也很有理。
“臣,附议。”
“臣,附议。”
不少的大臣站了出来赞同贺若弼的说法。
“晋王你觉得呢?”
杨广看向了贺若弼,微微一笑:“贺若将军说的对。”
满朝大臣诧异的看着他,你这是在搞什么东西?你提出来的要建立学堂,贺若弼说了一通建立学堂的坏处,然后你在这里说他说的对?是脑子出问题的还是没听懂别人说的话。
“贺若将军担心的是清谈误国,太多人读书,每年都有新生者,朝堂并提供不了给这些人那么多的职位,其他的工作似乎也不需要读那么多的书,所以啊我给父皇的建议在这四个民居坊区中建立的学堂名为【蓝天翱翔技术学院】简称【蓝翔技校】主要教的不是圣人道理,而是技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