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明治维新了,咱也辛亥了,那时候啥结果?
一个道理。
先进的制度决定能力上限,但要辅佐正确的方法。
小日子93年职业化,并且认真落实,而且扎根民间与学校。
发展到现在30年过去了,踢德国佬2比1我认为很正常。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佐证黄种人踢球不是天赋问题,而是方法没用对。
所以拿现在的国足和90年代末的专业队比,根本没可比性。
但90年代末的国足就真的很强吗?
实际上,90年代末的足球其实已经走了很长一段时间下坡路了。
恐韩什么时候来的?
开始走下坡路时慢慢来的。
南朝鲜83年职业化。
职业化之后,专业体制的中国队就踢不过了。
88年高教练的国奥队,小日子都奉为偶像,不少小日子队员的宿舍里贴着马林的照片。
可结果呢?
那届奥运会两负一平,南朝鲜两平一负,还进了个球。
结果小日子一看,那我也职业化吧。
咱一看小日子职业化,生怕被对手追上,然后也匆匆职业化。
结果还没把职业化扶到正道上,许放就去世了。
从许王之后,竹鞋领导班子没一个是懂足球,踢过足球的。
你说能和邻居没差距么?
当然,你要说现在足球推到重来,重新专业化之后建的队伍肯定比今天的国足强,那我也支持。
但问题是就算重来了,也不可能是专业化了。
足球俱乐部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个私企。
可笑还有人说踢足球的拿纳税人的钱。
真是懒得解释这些。
在我看来,足球就是社会的缩影。
只不过和体育沾边,并且曝光度特别大,而且还没后台罢了。
现在的老球迷们基本都看球不吱声,伪球迷和公众号隔三差五跳出来蹭流量。
他们没一个真正盼着足球好,也不关心足球。
再这样下去,伤的只是那些真正球迷的心。
开这本书时也没想太多,就是想根据自己写国足扑街的这几年整理的资料,按照自己的方式从来一遍,好好搞一搞这项目。
一些想法可能会很幼稚,也或许不切实际,但毕竟是我精心琢磨出来的。
诸位要是实在看不下去,我也不强求,反正这题材本就招人怨。
并且足球这个东西,不能脱离现实。
光看C罗健身,你当C罗真滴酒不沾?
光看C罗有腹肌,那C罗孩子都不是他生的?
这还是职业队呢!
当年专业队的时候,因为不靠足球吃饭,吃喝嫖赌的现象更严重。
竹鞋的12分钟跑固然弊病多多,但毕竟是时代的产物。
想想看。
一群专业队的队员在海埂春训时连隔壁女子铅球队都跑不过,人家早上7点起来训练,你10点还没酒醒,你不给他设定个长跑测试卡卡脖子?
所以12分钟跑,是竹鞋当年为这些球员设定的下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