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投资基建,其实是肯定比不过投资地产的,比如京津塘高速公路,投资十亿美元,这笔钱如果用来大规模囤地,那未来的价值会远超过这一条高速公路,但什么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的,只炒作地皮而不参与大量基础建设,未来绝对持久不了,再说,80年代也没地皮炒作。
而如果现在大量投资基建,那么未来内地经济崛起后,肯定会有着更高的回报,内地政府,对于80年代大规模投资国内,帮助国内发展基建、教育以及提供大量外汇收入的投资人,都给予了丰厚的回报。
“放心,我不傻,目前我也就准备在长江两边的大城市下手,后面五年也就建个两三座就行了,一些本身就有大桥的,我基本上也不会考虑,除非这座大桥已经承受不了交通压力。”胡应相说道。
“可以,不过你还需要与燕京那边商量一下,我听说,国内已经构思好了未来内地的几条主要交通枢纽,与他们合作的话,既能保证我们的大桥未来有着更高的收益,也能让他们的工作更方便一点,一举两得。”陈志文接着说道。
虽然国内现在交通部没什么预算,但基本上已经在筹划未来修建高速公路的大概路线,这些并没有细节,只是以目前城市布局,来计算以最短的投资成本,来兴建多条高速公路,以辐射到最多的人群,同时再根据城市人口及经济重要性,来筹划建造顺序。
也许未来某些地方会发生变化,但大部分基本上是能定型的,就算改也是小改,而长江大桥,必然是南北交通枢纽的重要一部分,如果这个时候,胡应相、陈志文等人的资本可以投入到长江大桥中,那肯定会交通部也是有很大方便的。
“这我倒是第一次听说,我去了解一下。”胡应相想了想说道。
“那是因为你还没与他们沟通,不然肯定会知道。”陈志文说道。
胡应相说:“也是,建长江大桥这样的事,估计国内也早就有构思了,只是资金问题太大。没办法下手。”
“这样其实也方便很多,不需要我们花太多精力去选择位置了,国内这边,肯定比我们还要上心,说不定早就选择好了。”陈志文又说道。
“这样倒是很不错,降低风险还能减少不小的时间,那这次跟上沪谈好这边的大桥建设后,我需要再去一趟燕京市了。”胡应相想了想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