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柏来信告知: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一以贯之,何所不容。
那时贾兰就知道了,这是一个纯人。
原以为如长柏这样的儒家子弟,哪怕心中再坦荡,对李玄着的看法也是负面中立,这不是贾兰胡乱猜测,如他的乡试座师盛宏,在对李玄着的看法上就很模棱两可。
印象之中,盛宏就没在贾兰面前提起过李玄着。
从不提起,就已经很能说明态度了。
贾兰知道这位座师处事圆滑,却又深谙明哲保身之道。
不说,是因为他不能说。
这是因为他已故的岳父,故太子太师王公。
如果说李玄着是主战派当之无愧的领袖,那么盛宏的老泰山王公便是主和派的领头人。
说是主战派,其实更准确的说,李玄着最初其实只是备战派。
王公的主和其实也不是主张与蒙元以及北狄议和。
两边的分歧只是在于朝政的方向。
李玄着看出九边的空虚,为了整顿边防,一边处置贪腐无能的边将,一边重整边关武备。
九边将领盘根错节,李玄着虽以大魄力狠狠地杀了一批,却也无形之中得罪了背后的人。加上多年的和平,九边武备大不如前,要重整军备,不知所费几何。
王公政治上一贯主张清静无为,认为方今之世态与汉初无异,极力反对李玄着增加军备,反而应该将朝廷有限的财力用在水利民生这等事情之上。
双方也是一心为公,本无对错之分,后来王公致仕退出朝堂,太上皇一心振作欲有所作为,对李玄着大力支持,朝堂的格局渐渐演变成了主战与主和对立并存的局面。
然而随着第二次辽东会战打成了平手,北狄元气大伤无力再战,大夏也同样兵将折损过半,李玄着引咎辞职退出朝堂,随后禁门之变,太子被杀,新皇登基,朝堂上战和两派的对立才渐渐消弭。
贾兰以为盛长柏多多少少会受到家族的影响站在主和那边,没想到今日当面相见,却发现他对李玄着颇有几分崇拜之心。
贾兰似有所指地道:“不想则诚兄对山长如此推崇,我还以为你会和其他人一样……”
长柏接过话来:“和其他人一样,觉得天台先生是在不务正业?”
贾兰点了点头。
长柏道:“我等读书为何,无非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耳,天台先生推崇兵事,在我看来正当其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