讶异之余,贾兰却也无暇继续观察夫妻俩,只因那白净文士绽放出一丝冷笑,将矛头转向贾兰。
“修兵备战,吞重兵于九边,于黎民无半点益处。
《管子》曰:贫民伤财,莫大于兵;危国忧主,莫速于兵。
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徧野,功不补患,而如今蒙元北狄未见萎顿,而我朝已见困乏,是有反不如前汉多矣!”
见众人目光重新收拢过来,白净文士嘴角一勾,朗声道:“是以武力不如文德,而文德莫过于互通,以我中土物产之丰富,既可感化外夷,又能得经商之利普惠万民,唐太宗云:使中国自安则四夷自服。如此,则何必大修兵事而疲天下?”
他看向贾兰,笑着拱了拱手:“如此两便之举,想必解元郎也是极为同意的吧?听说解元郎在广南得了一艘西洋人的船,派人南洋走了一趟,对这通商之利可是深有体会啊!”
众人又是大哗,连带坐在贾兰对面那对夫妇也不由将目光投了过来。
“没想到,解元郎年纪轻轻的,竟然连西洋人的生意也做上了。”
“这有什么可惊讶的,人家可是国公之家,贵妇的母族,什么营生做不得?”
“争而得财,廉士不受也,贾兰所作所为,无疑与民争利!“
一时间,众人有惊叹,也有不屑。
更多的是对贾兰的不满,觉得他身为解元却行此商贾之事,实在是有辱斯文。
感受到这股气氛,明兰不由开始替贾兰担心起来。
不只明兰为贾兰担忧,此时修竹阁另一侧抱厦厅内,罗十一娘那双明亮的眸子和明兰一样,带着几分忧虑看着屋里的贾兰。
“这贾公子摆明了就是被针对了吧?他是得罪人了么?”坐在十一娘身旁的罗五娘有些乍舌地问道。
可此时的十一娘一副心思全在贾兰身上,并没有理会。
贾兰知道自己是被人盯上了。
不得不说,白净文士很懂得抓住人心,几句话就挑起了众人心中对贾兰的厌恶。
中土自古以来便有抑商的传统,到前明这种“以法贱商”的传统仍旧保留了下来,比如规定商人子孙须数代之后方能参加科举。
然而自先秦以来的重农抑商却成效不大,早在西汉中,显宦、官僚中已不乏商贾之人了。经唐至宋,官、商更是进一步结合,商业甚至成为封建官吏的副业。
如贾府这种国公门第自然不乏商店铺子,这是人所周知的事情,但白净文士厉害的地方在于,将下南洋与西洋人贸易之事与贾兰挂钩,那众人的态度便又有所不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