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四回 孔孟之后 校书点评(2 / 2)

“不仅如此,连京中有名的才女,那位陈家的碧游小姐也在里面。”

有人叹道:“我倒不想登堂拜见衍圣公,只愿得见几位女校书的风采。”

这话引得四周一阵哄笑。

伏枥堂旁的抱厦内,轻纱幔帐之中并排坐着六名女子,正埋头仔细地传阅着童子们送来的诗作。

“孔姑娘,你看这诗。”

一名相貌姣好的女子刚读过一篇诗作,眼前一亮,转身寻到身旁一名穿着素净袄裙,头上戴着一朵水红宫花的女子,将诗作递了过去。

旁边之人接过后细细读完,微微颔首:“此诗用典清奇,只可惜文字过于雕琢,太过匠气。不过倒也不失为一首好诗,送进去吧。”

“是。”一旁早有侍女守候,闻言立刻躬身接过诗文,送入正堂。

一位女校书笑道:“孔姑娘眼光太苛,我等看了十多篇,仅仅只有一篇通过进到堂上给夫子传阅。依我看,今晚夫子们可省心了,只管持吃酒便可,这诗文尽数交予姐姐看完便是。”

“祖父年岁不小,我这个做孙女的自然要多多尽心。”

与之并排而坐,穿着略显艳丽的陈碧游目光闪动,轻声笑道:“孔姑娘诗名闻动天下,与宋大家号称诗曲双绝,眼光自然非同一般。”

孔文沁淡淡地笑道:“碧游小姐过奖了,诗之一道,贵在含蓄,有不尽之余意,若仅仅为了争个输赢,便已然落了下乘。”

她指着手中诗文:“通篇用艰深的词汇奇典,与昌黎先生言‘文约而义薄,辞近旨远’相距远甚,祖父一贯主张写诗如文章,须疏荡而明白,简朴而驰骋……”

“文沁姐姐,说的真好!”一旁的孟如心笑道。

碧游面色微凝,她出身神京富商之家,也以诗文才气得名,这次诗会被选为六位校书之一,见到名声斐然的孔文沁,多少还是生出一丝较量之心,如今听得孔文沁一言,方知才女之名当之无愧,于是正身危坐道了声:“谨受教。”

排除杂念专注于读诗的陈碧游渐渐进入了状态,很快便发现了几篇不俗的作品,众人传阅一番后也点头称可。

在座之中,孟如心最幼,豆蔻之年的她见几位女校书都有作品举荐,唯独自己没有,心中不由有些焦急。

孟如心的孟家出自亚圣孟子,她这一支乃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之后,孟家后人被封博士奉祀孟子。孟家在邹县,自然与隔壁曲阜的孔家多有往来,孟如心从小就跟在孔文沁身边,对她而言,后者宛如长姐。

翻着翻着,孟如心看到一张完全空白的纸张,脸色越发不好了。

【这是哪家的人,居然交白卷?可恶!连署名也没有!】

揭过白卷,孟如心忽然“咦”了一声,紧接就是一阵大喜。

“文沁姐姐,你看!”

瞧见孟如心一脸期盼的表情,孔文沁朝陈碧游三人投去一个抱歉笑容的同时心中暗叹:此前已经三番地否决了孟如心举荐的诗文,事不过三,再否决的话,对小姑娘的自尊和信心也是一个打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