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别太刻苦了,刚从医院出来就天天去图书馆。
你需要学会休息。”
“是啊,work-life balance。”
周新回到寝室之后,他的室友说道。
周新还在想他回到1998年要做什么。
周新不是没有想过,要在1998年大力发展华国的半导体行业。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在1998年进行半导体全产业链的弯道超车,要比2020年容易太多。
但是从综合角度出发,1998年想要弯道超车,甚至更难。
最关键的点在于,无法获得足够的支持。
不管是资本还是政府层面的支持,都无比困难。
2020年投资人听到你师从胡正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半导体行业的博士,想要搞半导体创业,保底投个一千万给你。
最多派个财务监督一下你的钱没有乱花。
1998年,获得政府层面的支持容易,从后世的汉芯事件可见一斑。
想要获得资本的支持,那可太难了。
没有人会相信,华国民营企业能够搞半导体产业,投资回报率太低了。
在这个时代天使投资人的眼里,华国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只有互联网。
不是说其他行业没有投资价值,而是其他行业水太深,资本说了不算。
半导体行业不仅投资回报率低,而且这种行业离不开政府扶持,水更深。
燕京大学还没有毕业的学生,说自己帮助华国半导体快速发展。
谁会信?
因此搞半导体的念头,在周新脑海里出现后,转了一圈就放弃了。
这个时间点不现实。
不过不代表不做,只是需要攫取足够的资本,再做这件事。
周新这段时间去查阅资料,发现汉芯事件还没有开始。
他需要在汉芯事件前,获得足够多的资本,来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信任的崩塌只需要一瞬间,信任的重建需要很多年时间。
同时周新打算创办一家足够成功的华国半导体企业,来获得资本的支持。
靠他一个人几乎不可能在全产业链来发展华国半导体,周新需要这个时代各个领域的帮助。
他要更进一步,在半导体领域形成合力。
让华国的企业家和资本认识到,硬科技发展起来同样赚钱,甚至更赚钱。
“我也觉得之前的生活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我打算换一种生活方式。”
1998年的燕大已经是四人间了,另外一位室友从外面走进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