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移风易俗!信仰炎,黄,蚩尤等神灵,改信中原风俗,穿戴中原服饰(可以适当本地化),统一文字,语言,度量衡等等。
……
第五:在当地实施带有云南特色的教育制度,让蛮夷土著在文化上,彻底的认同大明王朝。
……
第六:……
……
“陛下,臣不知道,何为带有云南特色的教育制度?”
沐英颇为好奇。
小皇帝朱允熥从桌子上,拿出了三本,订在一起的蓝色封皮书籍。
“你们两个看看吧。”
朱允熥给沐家父子的书籍,就是他之前命令内阁和翰林院,专门给六岁以上儿童,编写的一套三本的幼童启蒙书。
一本是识字通解,一本是天文地理,一本是汇聚了几十篇白话文版本的忠君许国的故事,例如卫霍封狼居胥,岳飞精忠报国等等。
这东西对蛮夷非常的有用,对中原百姓而言,就太过浅显,属于普通的扫盲儿童启蒙书。
按照小皇帝的想法,必须在云南,贵州,两广,湖南等地,大力推行这种带有特色的义务教育,当地幼童,不论是汉人,还是蛮夷,必须都在六岁,七岁以后,接受三年的文化教育,特别是忠君爱国的教育。
沐英粗略的翻了一遍,点了点头,又摇头:“陛下,我在云南也大力推行过文教,可是,效果不能说不好,但也非常一般。
蛮夷土著的孩子,根本不来上学,我们汉民的孩童,虽然部分父母,愿意家里的孩子去上学,但是他们要时常帮着父母做家务,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皇帝的想法很好,很对,但是很难实施。
因为在乡下,六七岁的孩童,已经可以帮着父母做一些农活了。
算是家庭的一个正式劳动力!
小皇帝又怎么不明白呢!
在明朝推行义务教育,简直就是吃力不讨好的行为,不但朝廷官员不支持,就连一部分普通老百姓,也不理解。
别忘了,哪怕六百年后,在一些偏僻山区,依然有很多的父母。
不支持孩子读书!
网络上,更是频频流传读书无用论!
……
小皇帝朱允熥笑了笑,对西平侯沐英道:“你说的这些问题,朕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但事情,总得在咱们这一代去办呢。
否则。
咱们都不去做,只等着后代的皇帝,后代的大臣去做,那他们等谁呢?”
沐英老脸一红!
是啊!
遇到了困难就退缩,这不是他的风格啊。
何况。
皇帝说的也很有道理,假如连他们这一代的人都不去做,不去开一个头,不敢为天下先,等到后面的皇帝想做的时候,恐怕连开头都做不了。
“陛下,臣明白了,等我回到云南,一定会按照陛下的政策,整顿云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