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遇春带领的是一个由米斯基托人、科萨人组成的新旅,一个团被星太郎带到尼加拉瓜去了,剩下两个团全部来到了这里。
这些人都是从在特鲁琴学堂学了三年的少年中挑选的,大多数都在十八岁左右,在学堂时显然都是佼佼者,但从未在战场上历练过。
这样的军队如果没有一个勇猛果敢的将领带领,那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成军的。
乞塔德之所以能在北高加索地区崛起,凭的就是手下那帮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平时也要不断与哥萨克、车臣人、切尔克斯人、哈萨克人、巴什基尔人战斗的牧户子弟。
土尔扈特人能够在里海附近立足,战斗力肯定是首屈一指的,否则早就被哈萨克小玉兹灭掉了。
有了这帮从小在战斗中长大,又经过乞塔德后世先进军事理念的训练,自然是独树一帜。
但这些刚刚从原始状态中挣脱出来的米斯基托人、科萨人显然不是,他们也很勇悍,但那是一种原始的、凭着本能的勇悍,不要说与特鲁琴人相比了,与土尔扈特人相比也差得远。
故此,这样的军队需要像杨遇春、星太郎这样既能带兵,又能以身作则、勇往直前者带领,否则是不行的。
只有在经历过了几场战斗后,他们才会真正成军,张恨雪虽然是文官出身,但这个道理显然是懂的,他在古巴蛰伏三年,除了拿下阿拉伯马、布拉沃便没有再开疆拓土了,也只增加了一个新旅,为的就是这个。
同样,这个新旅如果一直在古巴养着也不成,必须要马上拉出去历练一番才行。
如果这个旅真的成军了,到了后来就不需要像杨遇春、星太郎这样的勇将亲自冲在前面了,但现在显然不成。
杨遇春就是这样的人,他虽然贪色,但一旦来到战场上,他就是一个杀神。
他这一生,如果没有遇到特鲁琴人,那就是大清各地土司、起义军的噩梦,否则也不会以十九岁的年纪就能被乾隆帝看中,一跃而成了绿营兵的游击将军。
当然了,杨遇春看起来骁勇异常,但他并不是只有匹夫之勇的人,川西土司碉楼、山寨都建在极为险要得到地方,更兼高原空气稀薄之地,光凭着勇气是不行的,一味逞勇,十个杨遇春也战死了。
他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是处于最前列,但其左右有两个身材健硕的科萨人少年紧紧护卫着,科萨人少年手中并不是特鲁琴一手手枪、一手马刀的惯常配置,而是只有一把手枪,另外的手里拿着的则是一面盾牌!
这面盾牌,显然是用来保护杨遇春的。
还是惯常的战术,抵近阿隆索殿后那个团约莫百米的时候,有着三百米有效射程的特鲁琴步枪就是一阵齐射。
抵近三十米距离时,也就过去了几秒钟而已,此时最后面的西班牙士兵由于大量倒下正在惊慌失措之际,虽然也有燧发枪射来,但显然不会对特鲁琴军造成太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