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特鲁琴的山地营显然也有了新的变化。
为了适应高寒山地的冰雪,马蹄一律配上了钉套,此时,就算喀尔喀人能在冬季骑马,也快不起来,特别是行走在河道上时更是如此。
山地营马匹的蹄铁上带有一圈钝钉,既不妨碍快跑,还能在一定程度防止滑倒,战时虽然不能用平时的快速冲锋模式,但显然会比没有钉套的马匹快一些,这就够了。
马匹周身也裹了一层牛皮、驼皮皮甲,份量较轻,既能一定程度上给马匹保温,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此时游牧部族的弓箭予以防护。
特鲁琴是一个科技国度,对于作战完全是按照己方能够达到的程度实施的。
山地营的士兵有两把枪,一把普通六连发步枪,有效射程至少三百米,而游牧部族的弓箭普遍达不到这个程度,个别巴图鲁能够达到也无伤大雅。
于是,当迫近三百米范围时,若是将枪支略略抬高,就能击中三百米开外的敌人,当然了,命中率显然不如步兵,若是能达到一成左右那就相当不错了。
所谓一成指的是对敌方骑兵的杀伤,若是算上马匹,那么至少能达到两成以上。
两成,同样相当可观。
还有一支霰弹枪,其有效射程是三十米,不过考虑到马匹的速度,六连发步枪在迫近三十米时能够连续击发三枪就算是相当不错了,此时,敌人的弓箭显然一支处于被压制的状态。
等到相距三十米左右时,他们又要面临霰弹枪的威胁。
对付蜂拥而来的骑兵,没有比以弹幕形式出现的霰弹枪更让人放心的了。
那之后就是常规的作战方式,一手马刀,一手手枪。
大清的骑兵显然不会携带枪支的,骑射加上马战是他们屡试不爽的战术,这个战术传承了几千年,除了马匹的装备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不过,此前在步枪、霰弹枪的打击下,其前排的骑兵大量伤亡会给后面的骑兵的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影响,此时再进行决战,这士气显然也落了下乘。
这样的作战方式是所有特鲁琴骑兵的标配,不过在山地营上又有了变化。
考虑到山地崎岖的地形,骑兵不可能以密集冲锋的阵型出现,必定十分分散,于是,步枪还是原样,但霰弹枪却有了变化。
与普通骑兵相比,山地营所用的霰弹枪口径更大一些,子弹也大一些,其迸发出来的覆盖面积显然也大一些。
为了减少己方骑兵的伤亡,山地营骑兵在呢绒大衣外面也套了一个牛皮背心,既能保暖,又能一定程度上防护箭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