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秋风萧瑟紫禁城(上)(1 / 2)

1786年秋,紫禁城。

七十五岁的弘历在一次因为震惊导致的晕厥中醒来了,醒来后他不顾太医的劝告立即来到了上书房。

在上书房等待大臣们的当口,上午从各地传来的消息依旧像一柄柄大锤那样猛击他的心口,让他不时发出一阵阵剧烈的咳嗽。

有清一代,都说康雍乾盛世,最后的乾隆帝也颇受诟病,似乎在武功上他不如平定了三藩之乱、收复台湾的康熙帝,在内政上也不如施行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极度勤政的雍正帝。

都说他好大喜功,不过若是站在公允的立场,他虽然好大喜功,附庸风雅,大兴文字狱,但他在对付外藩、土司上的杀伐果断还是为后世中国的稳定以及疆域的雏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此时的清军战斗力还是相当不错的,彻底颓废那还要等到太平天国起义以及索伦兵几乎耗尽之后。

康熙时代,清军对付人数较少的俄军就还有些力有未逮了,到了乾隆时代就更是捉襟见肘,若不是俄国人此时依旧将重心放在欧洲,而且也没有中亚地区作为前进基地,真正放手一搏,清军显然不是俄军的对手。

索伦兵再是勇猛,最多与哥萨克兑子,但哥萨克的数量远比索伦人多。

至于其它军队,清军更不是对手,阿桂、福康安、海兰察等人对付起土司、回部、喀尔廓、白莲教、天地会显然处于优势,往往是以少击多,但对付起已经处于近现代军队边缘的俄军显然力有未逮。

而特鲁琴却是一个比俄国人更为强大且更野心勃勃的帝国!

自从得到山水丝绸图的突厥文临摹本后,乞塔德立即意识到与大明相比,满人的迂腐、固执、傲慢是导致中华文明衰竭的关键因素,虽然他的肉身是蒙古人,但灵魂却是汉人啊。

他绝对不能允许中华民族继续向深渊处跌落。

何况,他的世界地图殖民计划也需要庞大的移民人口作为支撑,时下的大清人口约莫三亿多,以他们那几乎将潜力挖到尽头的农业生产力,这样的人口显然太多了。

若是能将其中的五千万移民到世界各地,依着特鲁琴帝国时下的地位,一个真正的日不落帝国将指日可待。

故此,他必须要在他彻底衰老之前拿下大清。

而垂垂老矣的弘历脑海里正在回想着上午从各地以八百里加急传来的消息。

“蛮贼夺取科布多、唐努乌梁海,札萨克图汗部、车臣汗部投降之,三音诺颜部、土谢图汗部大败,只余少量精锐逃回到驻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