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热带雨林山地旅(上)意外,是永恒的旋律(1 / 2)

康庆苗的河仙镇山地旅从清迈北面出发后,很快抵达了缅甸、暹罗交界处的孟东附近。

孟东是掸邦高原重镇,从这里向西即可抵达东枝,向北则可抵达蜡戍、老街,所谓老路,自然是以前两国的商人为了逃避沉重的赋税走出来的,走的都是人迹罕至之处。

而缅甸前任国王孟波开辟出来的新路则全部沿着河谷、山谷修建的,每一个村寨、城镇肯定都不会放过。

孟东自然要交给暹罗军,康庆苗则在陈兰伯提供的一名精通泰语、缅甸语的向导带领下走进了那条原本是用来避税的小路。

说是小路,但走了几百年后也有一米宽左右,山地旅本来就没有多少马匹,听说老路还有不少地方需要依托崖壁上下攀登后便将为数不多的马匹全部留在了清迈。

夏初的掸邦高原几乎每隔三两日就有一场大雨,若不是早有准备的山地旅,放在普通士兵身上,不说别的,单说因为下雨淋湿导致的生病就会大量减员,但山地旅却没有这个顾虑,因为生病而减员的迹象非常少。

湿热的天气导致树木花草竞相生长,若是没有人引导,这条老路从外面看完全看不出来。

掸邦高原上,各种热带野生动物、昆虫、毒蛇巨多,当然了,最有名的自然是蟒蛇和蚂蟥了,如果不是早有准备并武装到了牙齿,每日想要行走十里路都很困难。

山地旅的士兵没事,不代表向导也没事。

这是一名年约四十岁左右的傣族向导,虽然湿热,他的浑身上下也裹得严严实实,小腿上也打着厚厚的绑腿,原本康庆苗想让他也穿上一套山地旅的军服的,但却被他婉拒了。

也是,人家这样穿着打扮已经习惯了,陡然穿上山地旅这种虽然防护森严但看起来更为烦热的服饰任谁也会拒绝。

康庆苗倒是对这条老路有些兴趣。

“老乡,听说缅甸、暹罗互为敌国已经几百年了,为何双方还会通商?”

问话是在一处山泉附近歇息时进行的。

只见这名虽然只有四十岁,但已经满脸沟壑的向导坐在一块长满了青苔的石头上游闲地吸食了一口土烟袋后这才缓缓地说道。

“缅甸国实际上分为两大部分,平地和山地,缅人、孟人主要住在伊洛瓦底江两岸和勃固谷地,那里的平地最多,田地也最多”

“山上则住着像掸邦、克钦等部族,部族众多,互相之间也不和睦,自然让住在平地的缅人各个击破,实际上,山地人除了给缅王每年缴纳一部分赋税,需要时服兵役,关起门来实际上自成一国”

“不过,平地上并没有金银矿和时下极为稀缺的铅矿、铁矿,而山地上多得是,很不幸,清迈这些矿产也不多,山地人都会冶炼金银矿和铁矿、铅矿,嗯,多半是从中国传来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