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或许就是这部影片唯一比前世有所进步的一个地方。
但要知道,国产电影大片特效好已经不是什么吸引眼球的卖点了。
被章昊的《地心引力》和《火星救援》接连的冲击,国内影迷对国产电影特效的要求变得特别高。
换句话说,以前有五毛钱特效,你可以说国内其他电影都这样。但章昊的电影出来之后,这个借口就不好用了。
章昊硬生生的拔高了门槛,一旦有导演赖特效是行业的问题,影迷就会反问为什么章昊能做出来而你做不出来……
导演也会说,人家章昊手握国内两个最好的特效工作室,当然可以,而且人家电影大投资。
我要是有那投资,我保证特效一样好。
但影迷才不管那些,总之章昊能做到,你们其他导演做不到,那就是废物。
其实不光在特效上,在题材上也是。
最近几年各种青春流量电影不断产生,赚取大量票房的同时也恶心了影迷。
还有各种迷幻影片拍出来票房扑街,然后导演站出来骂观众看不懂,然后明里暗里指责上面管得太严,这不让拍那不让拍。
仿佛电影那么烂,不是他的问题,是观众的问题,是市场的问题。
同样是章昊,把这条路给堵死了。
你说怪观众,事实证明好电影确实能收获高票房,观众的鉴赏能力都可以的。
怪环境更没道理,怎么人家大剪刀不杀章昊的电影,却专门逮着你们杀?
还不是因为你们不自知,瞎拍一些乱七八糟的电影。
看人家章昊屁事没有,名利双收。
一个章昊,把所有借口都给堵死了。其他导演还怪不了章昊,难道要骂章昊太有才华,堵死了他们拍烂片恰烂钱的路?
回到《长城》上,与浩大的首映礼相比较,《长城》那曲线下滑幅度严重的票房。
十二月十六日周五首映,零点场拿到4829万的票房,首日拿下2.33亿的票房。
到第二天周六,票房不升反降,单日拿下1.7亿票房,第三天继续下滑,拿到1.29亿。
影片首周5.8亿票房,算是勉强达到了制片方的预期。
此前制片方,还有媒体方面的预测都认为影片首周能拿下7亿的票房。
比票房情况还要糟糕的是,影片的口碑完全崩盘,国际巨星马特·达蒙的出演都救不了这部电影。
“《长城》不过是好莱坞无聊打怪片的一次本土化入侵,并无太多原创性的建设。
《长城》故事的缘起在好莱坞手里,国师接过导筒,既是好莱坞觊觎内地市场的结果,也是内地资本入侵好莱坞的作用力。
从完成片看,国师的接盘非但没有挽救剧本先天缺陷,甚至连基本的加分也谈不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