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件事现在还不能急,好货不怕晚,刘备现在也等得起。
离开太史慈家,刘备带领周兴等人回到城里,立即召集众人议事。
功曹李业、郡丞麋竺,还有简雍孙乾和麋芳等人都在。
刘备把周兴提的那些想法都说了,李业和麋竺等人都惊得张大了嘴,难以置信。
“明府君真要如此吗?”功曹李业实在不敢相信。
“是。”刘备肯定道。
“不收口赋和更赋,算赋又减少二十钱,田税也要减,如此一来,如何能有钱粮养吏养兵?”
麋竺急问,他善于做生意,对于获利之事尤为在意。
刘备看向周兴:“军师,你来说。”
这些想法都是周兴提出来的,现在让他来解答更好。
周兴先清了清嗓子,朗声道:“口赋从一岁起征,此乃恶政,虽然旧制是从七岁征至十四岁,但是口赋之钱主要用来供食天子。如今天子困于关内,道路难通,贡献难至,而东莱百姓遭乱多年,甚是困苦,因此可暂免其赋。”
“算赋之钱虽然少了二十钱,又提高了起征年龄,会少收很多钱,但是百姓会因负担减轻而愿意登记户籍。如今脱户和离乡百姓甚多,若离乡百姓尽数归乡,脱户百姓又都著籍在簿,则我们所收到的算赋之钱会比现在更多。”
“而减田税,可让百姓勤于开荒耕种,使荒田得用,田税可收。种粮之田多了,税率虽减,所收税粮却会比现在多得多。如此百姓可以家有余粮,安居乐耕,我们仓库的钱粮也会更足。”
“至于养吏养兵,可行精兵简吏之策,吏不要多,足用即可,兵也不在多,而在于精,另外可令适龄百姓轮服兵役一年,如此便可看似无兵而有万士。”
其实有一点周兴没说,那就是刘备会因此而得到善待百姓的名声。
这样的名声,对于想要匡扶汉室平定天下的刘备来说,其价值比那些钱粮更大。
不过这一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懂的自然懂。
麋竺当然懂,他知道刘备的志气是什么,否则不会把身家都投资在刘备身上。
听了周兴的话,无论是从经济利益还是从名声利益来考虑,麋竺都认为这么做很值得,便不再说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