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楼梯间里,陈远边走边学习着之前接收到的知识【水轮发电机】
水力可以说是除了火之外,人类在自然界中打交道最多的动力来源了。
在很早之前,人们就发现了水车的妙用。
湍急的河流或是瀑布流过水车,带动巨大的轮子转动,从而将不那么稳定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机械能。
转动的水车继续牵动各种各样的机械,从而实现水力转化。
在发现闭合电路中的导体切割磁感线可以产生电力,也即电磁感应现象后,人类开始尝试将水轮带来的机械能,转化为电力。
这就是水力发电机的原型。
水力发电机在当今世界上已经不是什么秘密高科技,但规模越大的大坝,越能体现出工程难度。
也就是说,工程难度是存在的,只是技术瓶颈并不存在。
这是个常规技术。
而后面那一个无线输电技术就是纯粹的黑科技了,陈远知道光靠自己根本做不到。
所以现在他要做的是先把自己的基地供电搞定,然后整理出一份适合当前环境使用的无线供电技术。
“所以你要自己造水力发电机?那也太不现实了。”
“平时肯定不现实,现在不一样。”
水力发电,需要设在河流或是瀑布上,并且巨大的大坝会对上下游生态产生巨大影响。
雨这种东西,平日是不稳定的,但现在不一样。
最简单可得的,落到楼顶的雨只会越来越大,却不会停止。
通过特定的方法把积水导向固定的方向,是能够形成一个小小的河流的。
这栋老居民楼一楼两户,一共六楼,楼顶面积接近360平米。
降雨持续了这么些天,降雨量也从一开始的50,来到了现在的80。
已经是暴雨水平了。
这样一来,一天落在楼顶上的水就能达到差不多30升,在最低楼层设置水轮,通过导流,将这些水流固定导向低楼层。
重力势能就能转化为机械能。
理想状态下,可以产生4.4x10^6焦耳能量。
不过实际转化率估计只有不到五分之一,按照20%的转换效率计算,那就是0.88x10^6焦耳,差不多0.25度电。
一般人家一天都要用10度电,这个数据实在有些可怜。
不过...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况且这个结构相当简单,可以多找几个楼顶摆放。
甚至可以把电机组放进下水道里,那地方流量就很大了。
该刷点工程学经验了。
陈远粗略看了一眼,招呼着老李开始对楼顶的排水线路进行改造。
先是汇聚水流,然后是将水流转化为可控机械能的水轮,接着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电磁发电装置。
最后是用于稳定输出电流的稳压器。
大部份材料都不难搞到,但用于发电的永磁体就需要麻烦点了。
陈远想了想,添加了居委会负责送货的那个物流公司的微信。
也许他们会有些门路。
这么想着,陈远发出了一条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