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突然转过头,打断了荆国公的思绪,“荆国公,我看可以入城了。”
王光兴赶忙说道:“殿下万金之躯,还是等城内战斗完全停息,将残敌全部搜杀之后,再入城为好。”
黄立看了看天色,微笑颌首,也不再坚持。
直到天色大亮,黄立和王光兴才在亲兵的保护下进入城中。
作为前驱佯攻城池的俘虏们还在打扫战场,把一车车的尸体拉出城外,都剥掉了甲胄,显得特别凄惨。
近七千的禁旅八旗,除了不到五十的伤兵俘虏,全部被明军击毙。黄立不知道有没有投降也被砍杀的,也不想细问此事。
经历过一场激战,城内的房屋建筑倒是少有损坏,这让黄立比较欣慰。
现在还暂时不能去通知强行迁离的百姓们返家,还有湖广绿营要对付。当然,时间也不会太长,黄立还给每家发放二两银子作为抚慰费。
不在于钱多钱少,也不会强行迁徙他们去川东。只是要留下个好名声,让老百姓知道明军的好,心里有期盼,以利于下次再卷土重来。
到目前为止,光是自愿前往川东的湖广各地百姓,已经有十几万人。政务总理衙门怕是要忙得脚打后脑勺,才能全部安置好。
特别是湖南,比湖北的人口更密集,塔天宝派来信使的汇报中,光招募的兵员数量已有近三万。
“怪不得曾国藩屡次战败,还是能够很快回血,最终靠湘军打败太平军,原来湖南的人口和资源有如此深厚的底蕴。”
黄立感到惊讶的同时,对湖南的战略地位,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尽管现在还不是时机,但要消化完纵横湖广的战果,半年左右的时间也够了。
到那时候,真的差不多有十万大军,能够较为稳定地割据一方,再确定向外突击的方向了。
集中兵力于一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内线作战的优势。
再有水师之利,清廷想合击围剿,在北、在南、在西这三个方向,都要出动与明军差不多的兵力,才能保证不被明军再重演个个击破的结局。
清廷能调动二三十万的人马?黄立认为可能,但却会有相当大的困难。
最大的可能就是步步为营,从三面慢慢压缩,到相当小的范围内再发力一击。
这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对峙或拉锯战将成为主要的模式。但从时间上,却是对明军有利。
川东、川西需要安置百姓,需要耕种经营,矿产需要开采,新武器的制造也需要时间。
但明军只能是越来越强,在黄立的引导下,改变战争模式,让清军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时代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