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水西准备,三鬼之谋(2 / 2)

“有风声传来,我军正纵横湖广,连长沙都打下来了。”皮熊的精神头儿比以前更足,全不象八十多岁的老人,“殿下之神勇,更胜太祖。”

刘享笑着点头,说道:“殿下用兵如神,出击湖广又是准备充分,纵横无敌也不意外。”

停顿了一下,他便岔开话题,说道:“四方联络又有效果,除安重圣外,土司罗大顺、郎岱土司陇安藩,都已表示与水西共进退。其他土司虽处观望,但能看出,心志已经动摇。”

安重圣是安坤的外甥,郎岱土司陇安藩又是安重圣的妻兄。安坤正妻禄天香的娘家是乌蒙土司,听说也颇为心动,在秘密准备着。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安坤的忍辱负重,取得很好的效果。只要吴三桂动手,各家土司便会相信传言,人人自危。弄不好,便要出手。

特别是彝人的各家土司,因为吴三桂对水西采取的是屠杀政策,“凡经过处步步肃清,焚其村寨,掠掳烧杀”,激起各家土司的愤怒,也是可以预料的。

皮熊颌首道:“现在看来,形势不错。到时候,只要殿下能出兵助战,大事可成。”

刘享却并没有这么乐观,笑了笑,说道:“出兵是肯定的,殿下向来言出必行。此番出击湖广,对吴三桂也有一定影响。至少,湖广转运云贵的粮饷,怕是要中断了。”

打烂湖广,不仅是转输云贵的粮饷受到影响,连清廷的财赋也要减少很多。

比如清朝初期时的漕运,由八个省承担大约四百万石的漕粮,分别是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南。

湖广开始只承担了二十五万石的数量,只占其中的十六分之一。江南地区则占了一多半,南直隶和江浙承担的最多。

但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由于江苏、浙江一带城镇化很明显,人口密集,经济也越发繁荣,土地越来越多地被种植经济作物。

比如植桑养蚕,比如种植棉花等等,使得粮食产量不断降低。

从“苏常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是逐渐过渡的。湖广成为全国的粮食供应基地,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就的。

随着江浙“本地所产米谷,不足供食用”,“浙江及江南苏松等府地窄人稠,即在丰收之年,亦即仰食于湖广”。

湖广往外省划拨粮食的力度也是越来越大,宣德四年,“复支运法,乃令江西、湖广、浙江民运粮二百二十万石于淮安仓”。

到了康熙年间的中期,湖南、湖北每年调拨的“湘米”更是达到了五百万石左右。

可见,江浙的繁华富庶,离不开湖广农民的勤奋耕作。

在后世,有“粮经矛盾”的理论。其中之一,就是光种粮食收入低,很辛苦;改种经济作物,能致富,可就要为吃饱肚子多想办法。

所以,在黄立看来,打烂湖广可能会起到连锁反应,也就是减少财赋,增加清廷的财政负担。

一年来这么一回,没有粮食,江浙的经济繁荣就难以维持。甚至,可以掐准时间,破坏漕运,使清廷面临更大的压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