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城遍丧幡(2 / 2)

痛骂了一番,梁化凤也没有办法,只好组织人马,加强城防,希望明军不会得寸进尺,前来攻打安庆。

水师战败的责任,肯定是要由他来承担了。说不定,祖永烈的奏折,已经送往了京城。

如果守住安庆,还算勉强能够将功折罪。如果安庆失守,他就是万劫不复了。

………………

京城。

甲申年,大明亡。如今已经过去了二十年,正好是一代人的时间。

顺治也没了,现在已是康熙三年。但北京城似乎没变,在北京外城生活的百姓们,感觉只是换了一个国号,换了个发型。

饭要吃,人要活,金钱鼠尾已经看了二十年,留了二十年。大清大清的,也叫了二十年,人们似乎已经习惯。

读书人早把前明当成过去的一段历史,忙着寒窗苦读,为当官入仕而奋斗,哪管他皇帝是谁?

只要能给他们荣华富贵,让他们出人头第、光宗耀祖,他们一样地跪地叩头、竭诚效忠,一样的山呼万岁。

老百姓们则在忙活着填饱全家人的肚皮,征剿夔东、三省会剿,不过是他们茶余饭后谈资。

但消息越传越多,越传越令人惊奇,也引来了更多的关注,掀起了更大的舆论。

等到禁旅八旗全军覆没的消息传来,到最后确定为真时,这股风潮达到了,成为了头条的头条。

尽管清廷在顺治三年便制定严厉的政策,严禁议论时政,但在口口相传中,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在民间流传扩散。

说是全军覆没,也不是十分准确。在攻打茅麓山时,还有一些受伤的八旗兵将,大概两三百人,提前回了襄阳休养,倒是成为了幸运儿。

噩耗是如此猛烈且重大,几乎是前所未有的惨败。一万禁旅八旗啊,就是一万个家庭,沾亲带故的更要增加数倍。

谈不上全城缟素,但内城处处闻哭声,抬眼见丧幡,却是不过分,怎一个惨字了得。

晋王李定国衡阳之战,阵斩敬谨亲王尼堪,杀八旗精锐上千;磨盘山血战,都统以下将官战死十多人,八旗兵伤亡数千。

这已经是令清廷大加掩饰的惨败,可禁旅八旗的覆灭,又刷新了新的纪录。为什么说又,因为有西安八旗兵创造纪录在前。

八旗兵号称二十万,两次惨败之后,已经少了十分之一。但这又是清廷想隐瞒也隐瞒不了的。

西安满城早已经是缟素一片,哭声震天。阵亡八旗兵将的家眷哭天嚎地,悲痛欲绝。

要不是西安驻防八旗还留下了两千人,估计是家家发丧、户户搭棚,哭声震天动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