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政务繁杂,威望日增(2 / 2)

“建立政务学校,聘用者要分批入内学习,要考试合格,才能续聘和晋升。要印发教材,让各地的工作人员都能自学,这样更有效率……”

“另外,给一些名额,由地方官员在本地聘用有才干的工作人员,经考试合格,享受政务人员的待遇和晋升……”

黄立噼哩啪啦地一通说,自以为讲得够清楚明白了,才暂停下来,喝了口茶水。

书记官刷刷点点地记录着,官员们用心地听着。当得知殿下从湖广和两江借到了两百万银子时,面面相觑,神情都很怪异。

毛寿登捋着胡须,思索消化着殿下的奇思妙想。其实也不算新奇,已有大明宝钞这个先例。

洪育鳌缓缓说道:“既然有足够的银子,发行纸钞也就没有大问题。可以先少发点,十万二十万的,看看效果。”

蒋尚膺也附和道:“让老百姓看到银子的话,效果更好。军队凯旋之时,成箱的银子,可以巡游展示一番。”

在文官当中,毛寿登比较迂,变通不够。洪育鳌和蒋尚膺虽然让出了总理一职,但却是较早拥戴追随的,对黄立的建议和设想是大力的支持。

其实,黄立也看出来了。越是资历老、学问好的,与他的思想差距越大;而越是新晋官员,读书没那么厉害的,反倒更加地务实。

黄立呵呵一笑,说道:“此议甚好。金银财宝、绸布、粮食等等,都演示一下。让老百姓知道打仗的好处,闻战则喜,那才是最好的效果。”

“都是抢来的,还要来个示赃大会?!”毛寿登苦笑一声,却也没出言谏止。

嗯,凯旋而归固然可喜,可别老想着“抢”啊!可反过来,殿下和将士们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复明大业而出生入死、征战沙场。

这么一想,毛寿登的心态又平和下来,各种措施建议,也不觉得刺耳了。

黄立如此看重纸钞,是着眼于长远的发展。

只要纸钞的信用建立起来了,老百姓敢长期持有了,哪还管你有多少保证金?

而征战天下,扩军安民,以后的花费既庞大,又浩繁,又上哪去抢那么多的金银作为资金?

发行纸钞是最重要的工作,黄立解释得详细,官员们又询问了些细节,终于算是议定下来。

黄立松了口气,第一个月才发三十万的纸钞,相比于借到的银子和抢来的物资,简直是九牛一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