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再活五百年,还是我来吧(2 / 2)

“坚守贵阳的可能性较大。”黄立揣测道:“贵州绿营额兵三万八千左右,李本深配合征剿水西,带兵四镇万多人马。再加上分守各地的,贵阳差不多就一万来人。”

“殿下欲攻贵阳?”胡茂祯毫不怀疑明军有这个能力,只要清军不敢野战,龟缩守城,就基本上是死路一条。

黄立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没想好,还要看形势而定。”

遵义当时还属于四川,到大方,还是去贵阳,才算是进入贵州境内。

按照黄立的本意,是向大方进军,击败吴三桂在此地所留的遏水西要冲的部队,也就达到了援助的目的。

至少,水西若战败,还有大方这一条退路。是合兵再战,还是诱吴三桂前来,明军基本上是立于不败之地的。

尽管湖广的明军在不断归师,也将有近两万的部队会在纂江休整,以待增援。但黄立真的不想把主力陷在贵州,与吴三桂打成持久战。

实力够的时候,打下来就占住;实力欠缺的时候,攻城拔寨的目的就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抢掠人口和物资。

何况,黄立对于甘陕的忌惮是深藏于心的。十几万、几十万的老秦军,天下之劲卒,不能留给清廷,要尽早尽快地与清廷展开争夺。

“最好是能发动起云贵的土司,只要辅以少量的人马,与吴三桂形成拉锯或对峙,争取稳固根基、发展壮大的时间。”

黄立苦笑了一声,感叹道:“不管怎样,也要与吴三桂打上一仗。趁着他没把云南的人马都带来,只要逼得他退兵,也就达到目的了。”

胡茂祯连连点头,说道:“不如此,不能激起众家土司的信心。大方的清军,末将估计,肯定不到一万,我军完全能够战而胜之。”

黄立点了点头,说道:“军情司那边的最新情报,估计快要到了。确定之后,才能做最后的决定。”

胡茂祯看着周围的山林,突然笑道:“殿下,这里应该是原来播州杨氏的地盘。万历年间,杨应龙被明军所灭,强盛一时的播州,变成了平越和遵义两府八县。”

平播之役的结束,宣告了杨氏土司的统治的结束。播州宣慰司被撤销,以其名义设置遵义、平越二府。

“万历三大征啊,能名列其一,可见播州杨氏的强悍。”黄立呵呵一笑,说道:“小到团体,大到国家,兴衰循环,或有定数。”

再强大的国家,也很难永远维持。已经有太多的例子证明,黄立不认为自己能够夺取天下,还能跳出周期律。

其实,想那么多也没用。世界在发展,根本无法制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适用的框架和模式。

但有一点,那就是人们的开拓进取的精神,积极乐观的态度,将决定一个民族是否能长盛不衰,哪怕跌倒也能重新奋起的关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