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进遵义(2 / 2)

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道:“罗先生急于拜见殿下,本侯却还要组织撤退。不如这样,我派快船送你去重庆,再由大都督府安排你的行程。”

罗子木痛快地答应下来,事已至此,当务之急是尽快见到殿下,为张尚书求得强援。

………………

黄立并不知道历史名人张苍水还在沿海苦苦支撑,就算知道,他也不会改变出击湖广的作战计划。

打下南京又如何,太平天国的下场还不够警诫?打下来守不住,不过是能多抢些物资,给清廷再次巨大的震动。

与其如此,不如暂时保留,使清廷产生麻痹心理,以利于下次的进攻作战。

黄立出于谨慎的心理,除了夷陵、巫山这两次作战外,在其它行动中,基本上都会留有余力,使清廷难以看出明军的准确实力。

此次援助水西,也同样如此。尽管在出击湖广的作战中,军队得到了翻倍的扩充。

“如果吴三桂加码,那我军也有跟注的资本。已经过了极度危险的时期,犯不着上来就梭哈。”

此时,黄立率领部队,已经抵达遵义。从纂江出发,已经过去了七天的时间。三百多里的路程,算不上进军神速,可也不慢了。

由于清军已经遏水西要冲之路,水西的消息传不出来,黄立也难以获悉准确的情报。

“但有一点,吴军并未取得胜利,至少水西还有抵抗之力。”黄立估算着时间,认为有刘享率特遣队相助安坤,总不会比历史上的半年时间还短就败亡。

镇守遵义的益国公郝摇旗并不知道黄立的所思所想,还在给他讲解着具体的情况。

即便是最早拥戴黄立,且全力支持听命的郝摇旗,此时在面对黄立时,也显得十分恭敬,让黄立心中生出不少物是人非的感慨。

“攻取遵义并不费力,刘之复率兵进驻大方,使得遵义的守卫相当空虚。临国公接到殿下命令,便率军向大方挺进,行进速度会放慢,以待殿下。”

黄立轻轻颌首,说道:“一个营驻防遵义,还是略显单薄,我再留一个营,由益国公在此坐镇,确保我军后路无虞。”

郝摇旗也不客气,他深知遵义对于大军的重要性。不仅是确保退路,还将是粮草物资的囤积之地。

尽管贵阳的李本深不太可能率军行进三百多里,来攻打遵义,但也不得不防。

而驻防大方的清军,分别由都统吴国贵、副都统高得捷、总兵刘之复、沈应时等率领,共有近万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