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大方一百五六十里的地方,黄立率领的人马,终于与临国公李来亨所部会合。
李来亨所部行进的速度不快,每天三四十里,前锋则是李岳率领的三个营,距离不过五六里。
“殿下率大军赶到,我军便可放开速度,尽快赶到大方啦!”李来亨参拜见礼,心中甚是唏嘘。
在巫山一别,已是小半年的时间。黄先生变成了太子殿下,且得到了所有将领官员的拥戴,更创造了令人钦佩无比的战绩。
这曾经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结果,但当真正实现,李来亨却有了几分不安。
黄立要依靠他们时,还比较心安;可当主客易势,黄立已经在将士们心中建立起威信,他们又不得不有些忧心的考虑。
但现在,也只能继续全心全意,甚至是更加地竭忠报效,才可能让殿下感念他们的功劳和忠诚,在历史问题上高抬贵手。
黄立哈哈笑着,扶起李来亨,打量了一下,说道:“临国公风采依旧呀!在茅麓山孤军坚守,牵制清军。我军出击湖广能获大胜,临国公和将士们功不可没。”
“殿下谬赞了。”李来亨显得稍有些局促,感受着变得更加自信的殿下,谦辞道:“在茅麓山,只是倚坚防御,甚是轻松。不比殿下东征西讨,最是辛苦。”
黄立摆了摆手,说道:“临国公不必谦辞,有功就是有功,这是谁都看得见的。”
李来亨赶忙伸手示意,请黄立进到大帐内。合兵一处,黄立的心情也轻松下来。
临国公李来亨带来的人马,可是原装的,又经过茅麓山战斗的洗礼锻炼,堪称最能打的明军。
而先期在川东重建基业的明军,经过了数次扩充,在整体战力上有所下降。还要假以时日,整合训练后,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况且,在清军围困茅麓山的这段日子里,李来享和郝摇旗还研究了黄立所魔改的步兵方阵,并利用手中的鸟铳,也象模象样地组建起两个火枪营。
到达川东纂江后,他们又得到了几百枝抬枪,两个新建火枪营也得到了李岳的短训和整顿。
“很好啊!”黄立听了简单的汇报,不禁连连点头,表示着赞赏和心中的喜悦。
按照火枪营的模式,在川东也建立了三个火枪营,全部是用的缴获的鸟铳,以及兵工厂生产的抬枪。
以后还会扩编这种步兵营,鸟铳不够就弓箭来凑,抬枪是肯定有的,还有将不断装备部队的火炮和火箭炮。
而盔甲的大量增加,足够装备起相当数量的长枪兵,类似的战阵模式也就能逐渐推广。
尽管有些不伦不类,但相比较于当时主要还以冷兵器的交战方式,这样的魔改战阵在与敌交锋时,至少不会吃亏。
“殿下,此次援助水西,或可借机重创吴军。”李来亨对于吴三桂是恨之入骨,语话中也不掩饰,“吴奸离开云南老巢,在水西复杂地形地势下,难得施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