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军一到,黄立马上开始围城,主要是用半环形的壕沟将各座城门围堵起来,使敌难以快速突围。
城内城外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吴国贵等人眼见敌人大军会齐,暗自心惊。可事已至此,唯有拼命坚守一途。
“敌人不过两万多,我军有七千多,城小而坚,敌人休想轻易攻破。”吴国贵巡视着城防,给众将提气壮胆。
他说得也没错,按照古代围攻城池的战法,攻守双方的兵力对比,大方城的吴军并不算太过劣势。
在古代,对于攻城的兵力数量,也有相对固定的分析和判断,尽量都是经验之谈。
《孙子兵法》的说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
尽管不是绝对的兵力对比,就能得出胜败的结论。但明军要攻城的话,兵力确实不占太大的优势。
“敌人没有攻城重炮。”沈应时也发现了明军的另一个弱点,心中不由得松了口气。
“正是。”吴国贵笑着说道:“云梯倒是打造出了十几架,可蚁附攻城的话,根本不够。”
刘之复望着城外明军,瘦削的长脸上满是严峻之色,还不由自主地咽了口唾沫。
人的名,树的影。明军屡战屡胜,攻城拔寨,这给他平添了巨大的压力。尽管他不知道明军是用的攻城战术,可总觉得心里不托底。
“连围三阙一都不懂,这伪宗室看来,也是浪得虚名。”吴国贵伸手指了指,鄙视道:“那就是伪宗室的大旗吧?”
刘之复点了点头,沉声说道:“青天日月旗,应该是了。听说,还有一面黄底红字的宗室旗帜。”
吴国贵嘿然笑道:“弄得花里胡哨的,有什么用呢?我军从山海关打到天之南,靠的可不是什么旗帜和名声。”
高得捷一直没有说话,反倒是观察得仔细。显然,出击失败对他的打击不小。
在他看来,明军还是在做着攻城的准备,时间可能长达数天。看明军不紧不慢的样子,他微皱眉头,冥思苦想。
“难道敌人的目标并不是大方城,而是另有谋划?围点打援,兵力并不太充足啊!或是等着水西土兵赶来会合,再用土兵来攻城?”
高得捷摇了摇头,想得脑瓜子疼,却是不得其解。
不明白,就少说话。已经被打了一次脸,高得捷也学乖了。
稀奇古怪的打法,稀奇古怪的武器,让高得捷到现在还时时想起失败的情景。
“难道伪太子就是靠这些歪门邪道,才取得那么惊人的战绩?不可能啊,那他就还一定有未曾拿出的致胜之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