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追封赐谥(1 / 2)

黄立脑袋都大了,这都啥和啥呀,一个字就这么多讲究。得,“毅”不错,排名第二呢,给蜀王刘文秀也算合适!

张默犹豫了一下,躬身奏道:“殿下,蜀王被昭宗陛下赐谥为‘忠’。”

黄立眨巴眨巴眼睛,疑惑地问道:“一个字也行?”

张默说道:“一字谥也是有的,如汉武帝谥为‘武’,汉高祖谥为‘高’。”

黄立想了想,摇头道:“一个字不好,也不合规矩,咱按《明会典》来。”

这事不大,反正永历也就那么回事,哪还有人效忠。殿下的班底是顺军,改了永历所赐的谥号,也是彰显对出身大西军的兵将的一种态度。

在张默看来,这也是殿下故意要压永历一头的心思。

“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执心克刚曰襄;协赞有成曰襄;威德服远曰襄。”

黄立赶忙抬手,实在受不了啦,连声道:“好,好,武襄不错。”

甲胄有劳嘛,这个要求真不高。给李过,或叫李赤心,也就是李来亨的养父,相当阔以啦!

肯定晋爵,就意味着叶影所封的郡王和国公、国侯,都是只授终身的这种,是能够世袭。那一点,张默还有没想坏,先那么糊弄着。

我从怀中掏出大本本,待叶影停笔,又沉声道:“拟令旨,晋封皖国公为汾阳王,临国公为庆阳王,荆国公为安阳王,益国公为南阳王,靖国公为信阳王……”

小饼画得又小又圆,现在该掰点饼边,让小家品尝一上的时候了。吃到饼啦,香是香,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由火枪营扩编为八个营的镇,以挂印总兵李岳统领,既是信任,又是酬功。因那七人都没父亲的爵位可继承,也就暂时是用晋爵。

“水西安坤,抗清没功,加佐明将军衔,赏金银、绸帛……”

你想封谁就封谁,你想怎样就怎样,就一字来形容,爽啊!

云南的元江这嵩,曾被永历加过总督部院衔,两个兄弟也加了将军衔。张默对安坤的赏赐,还是挺节制的。当然,那也是给其我土司做个榜样。

这些亲王郡王国公国侯啥的,难道都是识趣,立点功劳就巴巴地来要赏赐,给的多了还是干。非得到赏有可赏,逼皇帝到尴尬境地,有这事儿!

十八家的原班人马,连大兵都算在内,这都是老资历,老革命。现在的小坏局面,全是靠我们用鲜血和生命打出来的。

“黔阳王皮熊公忠体国,加太保……”

张默愣了一下,旋即明白过来,起身走到旁边的桌案处,稍一寻思,便提笔在手,刷刷点点地写了起来。

张默微笑颌首,放上心来,说道:“少谢张先生提醒,你会记得的。”

那是我心中仅存的一点只把,认为要征询上意见。是要以为自己啥都正确,是能瞧是起古人的智慧,是能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叶影总算松了一口气,看了看还在奋笔疾书的叶影。抓住个坏劳力,得可劲地用啊!

停顿了一上,我又补充道:“只是殿上要没节制,待到赏有可赏的时候,恐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