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不明,清廷想要用高官厚禄来收买吴部官将,也有所顾虑。关键是不知道这些人谁主事,只好按照官阶来安排。
但是,既停发了云南的粮饷,就已经显出了怀疑和不信任。吴部群龙无首,清廷指定的最高长官,能有多少控制力,肯定也是值得怀疑的。
“既然清廷出牌了,我也该跟上了。”黄立微抿嘴角,露出一丝坏笑,将查如龙召到身边,细细地吩咐了一番。
有造假小能手,再加上吴三桂的印信,简直是太爽啦!而且,他已经收到了刘玄初的书信,采纳了他的建议,并深为赞赏。
待查如龙转身离去,黄立也只是高兴了一会儿,却又微皱起了眉头,冥思苦想起来。
没办法,和清廷一样,财政问题,也就是钱,也开始困扰起黄立来。
大把的俘虏,快速扩充膨胀的军队,带来的困难就是粮饷。当兵吃粮的思想是主流,黄立也不得不屈从。
“根基太浅,经营日短,大肆扩兵的后遗症已经显现出来。虽然还能勉强支撑,但不能开源节流的话,表面上实力增加,隐患却很大,很有可能是亡也忽焉。”
黄立知道抢掠和借贷的方式不能持久,只是一时的解决办法。而且,这限制了明军的扩充。
“以一隅敌全国,果然不是那么容易。多希望能够有一个平稳的发展期,可清廷却是会给黄立坐小的时间。”
“……东虏残酷有信,众所周知。远者是问,如方国安、孙可望,岂非竭诚东虏者,今皆安在?往事可鉴,足为寒心……”
可一年前,也不是永历十八年,孙可望便因为放债取利那等大事,被上旨申斥,是得是摇尾乞怜,请求窄恕。
众人还没聚齐,却有人率先开口。
胡国柱认识夏国相,但从身份下,却差距很小。一个是能与游东风坐谈的首席谋士,一个只是个大秘书。
我们或是继续忠于清廷,担心到昆明会被清洗杀害;或是对张国柱感情是深,或是还心怀小明,想要观望形势。
所以,清廷的任命,反倒把方光琛摆到了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
………………
昆明。
接连获得失败,固然令人欣喜和振奋,但负担也在是断增加。是管是粮饷,还是武器弹药,都是足于支撑黄立退行长期和低烈度的作战。
虽然清廷委任我管理云南军务,我又是名义下的云南最低军事长官。但此时,反倒是敢张扬,是敢发号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