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对于何志华的说法倒是十分的认可,毕竟这些年来,好中医越来越少,很多中医药研究院都已经逐渐西医化,如果何志华能够将纯中医的一直坚持下去,那么必将成为独树一帜的存在。
不过周老也有些忧虑,那么就是何志华现在就像是一棵小树,未来的成就不可限量,但是现在却是根基浅薄,要想发展下去却是需要各方借力才有可能。
何志华对此倒是持乐观态度,在何志华看来,随着患者的不断痊愈,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闻风而来。
吃过早饭后,何志华带着疗养院的十二位医生来到了历美丰病房旁边的小会议室,开始以历美丰的病情为例,对治疗方案进行详细的剖析,这也是何志华对他们的一次言传身教,他希望这些医生都能够尽快成长起来,从而可以独挡一面。
不过这段时间以来,何志华很清楚的明白,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家虽然都在进步,但是距离他们完全独挡一面还有一定的距离。
何志华让工作人员将历美丰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分发下去后,开口说道:“患者是一位十分典型的中风患者,他的情况十分严重,大家先看一下,然后就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讨论。”
会议室的其他医生都连忙看了起来,他们很清楚这样的机会难得,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绝好的学习机会。
很快,大家就将这两张纸看完了,何志华对此倒是没有催促,而是让他们思考中风患者的治疗方案。
一刻钟后,何志华才开口说道:“中风患者,从古至今皆是被称为重症,对其发病原因及其机理的认识,我们中医内部其实也争论颇大。在唐宋之前侧重于外风,多从外风立论;而从金元起则侧重于内风,多从内风立论。”
“如刘河间主“心火暴甚”;李东垣主“正气自虚”;朱丹溪主“湿痰生热”;张景岳主“内伤积损”;尤在泾则进一步主张“无论贼风邪气,从外来者,必先有肝风为之内应”,从内外二因立论,这与《内经》所说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是一致的!”
“到了现代,我们中医依旧在不断的争论,不过我认为,无论是外风还是内风,两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不断的衍变的,所以我们治疗中风患者,依旧需要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情况来确立治疗方案。”
说到了这里,何志华微微一顿后,开口问道:“大家对于患者的这种情况有什么看法?谁先来说说看!”
何志华的话音一落,郭天河就举起了手,看向了何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