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喊来皇城司指挥使王仁善询问情况。
王仁善如是说道:“陛下,文宋瑞所言不虚。”
“新入我大宋的咸平,元佑,隆兴三省之地确实文贵武贱之风十分严重。”
三座世界入宋后以各自帝王年号为名,划区建省。
王仁善继续说道:“民间素有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之语。”
“就连。。就连。。”
赵匡胤皱眉,说道:“说!”
“就连新入朝的几位相公也有这种思想。认为陛下厚待武人太过。”
赵匡胤猛的一拍案桌,王仁善文天祥赵煦赵昚四人连忙伏跪在地,齐喊。
“陛下息怒。”
文天祥抬头说道:“陛下,诸公有此思想实乃各自时代导致,且诸公刚刚入宋,思想尚未转变,还请陛下恕罪!”
赵匡胤揉了揉太阳穴,说道:“起来吧,朕没有怪罪他们。”
赵匡胤也明白,这个问题不能怪罪于王安石吕端他们,要怪只能怪万界无数个自己和赵光义。
新入大宋的三个世界的文武百姓们,没有经历过大宋主世界的一系列改革和战事。
所以他们很不理解为什么武人地位如此之高,太祖爷如此优待他们。
实在是有违祖制。
因为在他们的世界,一百多年近两百年的环境,武人底下已经是一条至理名言。
这个改变思想一时间很难转变过来。
所以文天祥这个名气极大的少壮派官员领袖愿意入伍参军。
就是为了起个带头作用,带起年轻人们的尚武之风。
就如他原历史上以死殉国一般。
他要带头带起大宋的尚武之风,他的身份和名望来做这件事情效果最好,也是最快的。
赵匡胤明白后,也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扭转文武风气非一时之功,宋瑞有此心,朕很欣慰。”
“那好,天武军昨日从猎州前线撤回修整,你就去天武军当个参军,天武军主将乃余玠。你们也是老相识了。”
文天祥大喜,他愿意下行伍参军除了想做表率带起尚武之风外,也是因为他想提高一下自己的军事水平。
比起范仲淹、辛弃疾等前辈,文天祥的军事能力可以说是一般。
文天祥看的很清楚,未来的大宋要想位列高位,必须要有军功在身,就如汉唐一般。
跟着余玠余大帅,文天祥相信自己可以学到很多。
“臣告退,下午就去天武军报到。”
“嗯,去吧,有不懂的地方就问余玠,还是不懂就给朕发消息。”
“谢主隆恩。”
文天祥谢恩后,便躬身退去。
文天祥走后,赵匡胤把目光转向写作业的赵煦赵昚二人。
这件事情,大宋皇族也得做个表率,不能让文天祥一人担之。
于是赵匡胤说道:“赵煦赵昚!别写作业了。”
赵煦,赵昚抬头:?
“你们俩回去收拾收拾,也去龙武军报道,大宋皇族也要去带头作用。”
“好的太祖爷爷,孙臣这就回去准备。”
赵煦和赵昚没有什么抵触情绪,因为他俩真的不想每天在太祖面前写作业,批政务。
这种感觉就像考试的时候监考老师一直站你旁边看你卷子一样。
“王仁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