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指点江山(下)(2 / 2)

好像什么也没有。

这样的重生似乎有点浪费了。

重活一世,谁不想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点印记?

更何况拥有上帝视角这样的金手指。

那么问题来了。

是做华国的风投教父,将那些有潜质的企业孵化成功,还是当引领行业,亲自下场的企业家?

亦或者两者皆具?

好吧,肖想承认自己想的有些飘了。

他还只是一个高中生,一个没有任何背景,家里也不富裕的普通高中生。

即便知道未来的发展,又有谁会在意?

要想真正成为华国互联网行业的弄潮儿,他需要一个契机,需要一个真正能融入圈子的契机。

而这个切入点,想来想去,好像只有小马哥的藤讯比较合适。

自己作文里面无心插柳的一段,如今分析下来倒是比较可行的一个选择!

因为,藤讯现在的处境,并不乐观,2000年4月,若不是IDG的注资,未来的游戏帝国将提前夭折!

可惜自己重生回来的时间稍微晚了点,若不然的话,能想办法从IDG中抢下藤讯的话,资金方面会节省一大半。

“我和勇福前段时间去燕京,魔都,还有鹏城调研了一趟。”吕锋蹙眉道,“有两个感想,第一,酒都和这些地方的互联网氛围相比,天壤之别!第二,目前华国国内的互联网创业前景似乎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

肖想并没有直接回答吕锋的疑问,而是托着腮帮子问道,“吕总,勇福哥,这两天纳斯达克指数你们有关注吗?”

“纳斯达克指数?”吕锋狐疑道,“啥情况?我一个华国人去关注米国佬的股票指数干啥?”

旁边的张勇福微微蹙眉,“小肖,你是想说,纳斯达克指数能反映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

在后世中,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逻辑。

只不过,在眼前电脑还没有爆发式普及的华国,创业板都还没有推行,像吕锋这样的三线城市的一个公务员,更不会去将两者联系起来。

但别忘了,互联网行业兴起于米国。

华国在这方面,还只是个弟弟!

从1990年到1997年,米国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比例从15%增长到了35%,计算机就这样从一个奢侈品变成了一个家庭必需品,类似于电视机这样的家电。

而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标志着世界正式进入信息时代,大家开始注意到了互联网能够给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不少人开始绞尽脑汁想蹭一蹭信息时代发展的红利。

比如,亚马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