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其实是没有了解过朱文聪,也不知道朱文聪到底是谁。
只是听伊丽莎白详细的介绍之后,立刻与报纸上的那位Z先生联想起来。
虽说那些报纸的内容十之八九是假的,但朱文聪的书是真真实实出现在书架上。
亨利之前就很好奇这位作者Z先生究竟是谁,竟然能够写出如此惊天动地的书。
当下的文学界还没有人如此直白的告诉世人、如何赚钱、如何成功、如何实现美利坚梦。
主流全都是以吐槽、抨击官署与官僚为主,其次就是骂一骂吸血的资本家与工厂主。
西方的民众自古以来就和官方是对立面,所以只有骂官方你才会有流量、有热度。
马克吐温就是最经典的例子,他可是经历了美利坚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
年轻的他风格主打轻松幽默,长大之后主打尖酸讽刺,年迈后陷入深深的绝望、充满悲观、厌世情绪。
故此与马克吐温同时代的文人,都开始成为他的模仿者、各种同类型的小说、散文、诗歌等问世。
“你好!Z先生!我是没想到你如此的低调,要不然我直接邀请你来我的庄园里做客。
毕竟我听说你一直在华盛顿,怎么突然之间来到了这边?”书房里亨利询问着朱文聪。
“哈哈哈!成功的人难道不应该出现在成功的地方吗?”朱文聪笑道。
“哈哈哈!是的!是的!我们都是成功者!”亨利发现朱文聪很会说话。
一旁的伊丽莎白给众人递送咖啡,朱文聪越是成功、自己脸上越是有光彩。
亨利双眼打量着朱文聪,年轻的面孔让人非常的羡慕与嫉妒。
越是成功的人越是渴望活得更长久,故此许多天才都是十三四岁进社会打拼。
“你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当时他和你一样大、都是14岁!
天才父亲写了一篇关于火药制造的论文,并在祖父的帮助下在法兰西中央火药机构获得了职位。
在那里他跟随着名化学家安托万·拉瓦锡学习先进的炸药生产技术,这才有了杜邦的今天!
父亲的才华被我的哥哥、侄子继承,他们和父亲一样优秀、一样卓越。”亨利感慨着。
朱文聪知道亨利的祖父皮埃尔·塞缪尔·杜邦并不是什么高官、贵族,而是普普通通的巴黎制表商。
皮埃尔虽然是一名制表商人,但他是当时着名的政治经济学家、自由贸易的倡议者。
“你父亲之所以来到美利坚发展,是不是因为1789年的那场小变动?”朱文聪询问着,自己对他们家族的历史也不太清楚。
亨利点了点头:“当时的法兰西资产阶级都闹起来了,我父亲放弃了制粉(火药)工作、去往祖父的印刷店负责印刷和出版业务。
由于我们家族温和的政治观念在当时被他们定义为是法兰西的负担,所以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直至1797年,一群暴徒洗劫了祖父的印刷店,父亲和祖父被长久的囚禁起来。
1799年底,父亲和祖父抓住机会逃离了法兰西,乘坐着去往美利坚的轮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