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耶鲁(2 / 2)

如果他们愿意分享一些相关的技术与知识,我想我们还可以付出一些代价。

我也知道知识是有价的,这个价格不是金钱衡量、而是知识的互补。”西奥多直说着。

朱文聪喝了一口咖啡,杜邦家族愿不愿意技术共享、自己无法为他们做主。

虽然已经入股了、但朱文聪没有什么话语权、纯粹的就是享受分红。

“这个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时间会给我们答案的!

未来道路谁不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可以从初步的合作变成强强联手。

不知道贵校收不收东方人呢?我想安排一批东方的青年过来求学!

校长你有什么要求或者需求都可以直接说,能满足的我绝对满足。”朱文聪说出自己真正的目的。

西奥多陷入了深思中,突然引进一大群东方人过来、西奥多能想象自己将会面临多大的压力。

朱文聪也是看出了西奥多的担心:“我知道美利坚与清廷是没有建立外交,但我们代表的不是清廷。

你应该知道我还有一层皇族后裔的身份,所以那批学生是我的孩。。子民。

我记得1850年有一位东方人考入了耶鲁大学,1854年以优异的成绩从耶鲁大学毕业、获得你们颁布的文学士。

故此我们的人对耶鲁大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耶鲁大学的教学质量!”

西奥多一下子想起来:“那位东方人叫做容闳吧?他的中文名我能说得出来!

他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打破了我心目中东方人不好的形象、给了我全新的认知观。

可惜自从他毕业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见到东方人来到我们的学校留学。

你的要求我完全可以满足,这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也想构建中西文明的融合。”

“可能你不知道耶鲁大学最初的样子,那是一所神学院、专门为公理会培养神学与圣典语言学人才。

正是如此我们在1828年发布了《耶鲁报告》:

没有什么东西比好的理论更为实际,没有什么东西比人文教育更为有用,大学里为本科生所开设的教学课程不包括职业学,专门化必须晚一点开始、心智的训练使学生具有对社会的责任感。

我们似乎改变了美利坚的教育、更是改变了世界的教育,大学不应该是神学。”西奥多回忆着。

朱文聪对耶鲁大学的大胆变革是非常的敬佩,毕竟曾经是一座神学院。

可惜东方的名校没有建立起来,即使后世大名鼎鼎的哪所大学、前身却是留美预备班。

美利坚能够赶超英格兰,不仅是资本上的、更多是一所所大学的崛起。

科技再发达也需要足够的人才储备,否则光是有机械设备没人使用、还不是一堆废铁。

“那就非常的感谢校长大人的鼎立支持,我派遣过来的学子都是最优秀的。

他们不仅是过来学习的、也是过来交流文化的,让更多的美利坚学子了解东方。

我们可是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底蕴,这也是当下美利坚最为缺乏的东西。”朱文聪讲解着。

西奥多对于东方是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在文学方面一直是鹤立鸡群的存在。喜欢美利坚的成功大师请大家收藏:()美利坚的成功大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