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论诗(2 / 2)

又问:“珣二哥平日里,定也看了许多好书,可有推荐的?”

贾珣心想,不知道《西厢记》、《牡丹亭》可能如你的意,但却是不能说的。

这些个情啊、爱啊的书,家教森严的家族里,是万不能流入闺阁之中,难免引诱之嫌,只当轻薄浪子之行。

贾珣道:“我并不怎么看书,只爱些传奇小说故事,觉得有趣儿罢了。”

宝玉喜不自禁道:“《太平广记》中许多传奇志怪小说,都极好的,无双传、莺莺传我都喜欢,有首诗写得妙: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宝钗道:“你自喜欢便好,又何必这里说这些。”

宝玉听宝钗这话,见黛玉亦不喜,自知失言,自揭过不提。

问道:“珣二哥可作诗吗?”

贾珣道:“虽读过一些,却不曾作得,一向并无所感,若强要献愁供恨,只怕惹人笑话,故不曾作过。”

宝玉本想卖弄一番,又听他说强说愁之话,便不觉落了套,若是风月吟咏,在姐妹中更不妥,便按下了心思。

“珣二哥爱读谁的诗?”

贾珣道:“不过想起来看两篇,并无个顺序规矩的,若说好的,仍是李、杜为好,并无甚新见识。”

宝玉想了问:“李、杜诗之双壁,后人多以其为师,珣二哥更喜哪个?”

贾珣道:“杜诗锤炼精纯,李诗潇洒落拓,正所谓花有千色,人有千面,我却难分的好坏,若只是喜欢,我却更喜欢李青莲的诗。”

“这是何故?”

贾珣道:“杜工部诗家大成,格律严谨,然我又不作诗,并未深究,而李诗却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味,正如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形容之,是极恰当。”

宝玉忽地站起身来,拍手叫道:“原来如此,妙极!妙极!珣二哥这形容是极恰当的,唯天然二字,得其真意,可怜后世词宗,必以格律为妙,岂非失其真境。”

探春亦听得有趣,笑道:“若然能得境界,自然无关格律了,可若无甚境界,又不依格律,却成了什么样子,照这么说,岂不三两句胡话,也都成了诗不成。”

宝钗笑道:“总要得了意思方才作诗,若全无格律,难免有不学无术、又自命不凡的鱼目混珠,若全靠格律,一些佳句妙意难免受了局促,依我看,对学诗之人,格律锤炼自然更紧要些,至于兴之所至,也便无所不好的了。”

众人皆点头称是。

黛玉笑吟吟看着,打趣儿道:“今儿个,姨妈这屋子里,必是要出些诗翁了?”

说完自以扇掩嘴遮笑。

又闲话了一番。

贾家姊妹亦觉贾珣言辞有度,举止得体,让人亲爱,又未有狎近之感,渐多了些话不提。

贾老太太留了贾珣饭,饭后不久,贾珣便道有事请辞。

贾母也不甚留。

临离别时,贾珣自慢了一步,在黛玉边上道:“还不知妹妹芳名怎么称呼?”

黛玉只歪着头看了他一眼,片刻后道:“黛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