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德帝见他看得差不多,一边看折子,一边道:“华台,胶东侯府,自太祖以来,从来都是皇室臂膀,这种东西,原没什么相干,不过是恰好碰着了,你自带回去好了,国运艰难,你我君臣,更当戮力同心,有些人,太过了。”
刘钊不无伤感道:“共患难易,同安乐难。”
乾德帝道:“山东是个泥潭,要给他足够支持,他能行吗?”
刘钊道:“臣不知。”
乾德帝道:“你当然不知道,朕也不知道,去吧,皇后送了些米糕来,带些回去吧,太夫人爱吃。”
刘钊自拎了食盒,退下不提。
……
廷议并未封口,如雷霆之声,震人耳目。
这场廷议,发出了几个信号,一是新政,二是军权,三是二圣之争,三者又紧密关联,彼此影响。
荣国府。
一向不入官署,安享富贵,在东跨院闲居的贾赦,听闻这个消息,也忘了耕耘,从小老婆肚皮上爬起来,一股子冷气,让炎炎夏日多了几分凉意。
一个人在书房中静坐了两个时辰,又吩咐人将贾琏唤来。
贾琏方赴宴归来,一身酒气,听得贾赦叫他,酒也醒了,连沐浴更衣,去书房见贾赦。
贾赦问:“今儿去了哪里?”
贾琏回道:“忠靖侯家迁官的席。”
贾赦又问:“淮北大营,你前儿去,态度怎样?”
贾琏道:“各参将、游击、大小军官凡荣国一脉的,对儿子都极热情的。”
贾赦冷笑道:“热情,请你去青楼就是热情?”
贾琏虽然心里想着,荣国府中自从你老人家回家取乐,已没了军中重要职位,人家肯给面子,不还是老国公的威望,自己区区一个捐的同知,谁当回事。
但数落父亲的话,却不敢说的。
只回道:“好叫老爷知道,这些军总虽系老公爷提拔,有着几分香火人情,但这些年来,维护往来,也是不小的花费,如今府里开支日大,回的却不多,平白的给了王家,让他们得了意,反倒压我们一头,又有什么意思,儿子见识自然是有限得很,可到底着些年也经手着些事,可越是接触,越发觉得如此下去,长久不得~”
贾赦拧着眉头盯着贾琏,倒叫贾琏觉得冷飕飕的,比被打一顿还哆嗦。
半响,贾赦道:“你倒有点见识,但却不多,这么些年,倒不曾教你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